狗、熊、蝙蝠、喜鹊这些动物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狗、熊、蝙蝠、喜鹊这些动物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文化赋予动物以独特的象征意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种动物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产生误解,因此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狗:dog
在中国文化中,狗的形象多为负面。这可能与中国的农业文明背景有关,牛、马等动物对农耕更为重要,而狗时常摇头摆尾、龇牙咧嘴的形象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因此,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狗的贬义词,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狗改不了吃屎”。
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则多为正面。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文明,狗的灵敏嗅觉和敏捷身手与游牧生活方式相契合。因此,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狗的正面表达,如“help a dog over a stile”(助人度过难关)、“a lucky dog”(幸运儿)、“an old dog”(老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熊:bear
在中国文化中,熊的形象一般是行动迟缓、笨手笨脚的,含有愚笨、无能和无用之意,因此汉语中有“你真熊”、“熊样”之说。
而在西方文化中,熊被认为是凶猛、残忍的动物,用来指人时则含有粗鄙、鲁莽之意。比如“like a bear with a sorehead”(表示“脾气暴躁、态度恶劣)。
蝙蝠:bat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因此蝙蝠便成了“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比如,蝙蝠与桃组成的谐音图案为“福寿双全”;蝙蝠与鹿组成“福禄双全”。
而在西方文化中,蝙蝠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象征意义。在英语中,“bat”因其丑陋、凶恶的外表形象,人们把它与罪恶或黑暗势力相联系。英文中的许多习语,如“as blind as a bat”(像蝙蝠那样瞎)、“crazy as a bat”(疯狂得像蝙蝠)、“be bats”(发疯)等,都不是什么好话。
喜鹊:magpie
在中国文化中,喜鹊是“喜庆”的象征,如“喜鹊叫,好事到”。民间传说故事中,喜鹊是成人之美的瑞鸟,提及喜鹊,就往往会联想到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
而在英语文化中,“Magpie”则是报凶不报喜的,所以英语民族的人们认为此鸟为不吉利的征兆,因而讨厌它。
猫头鹰:owl
在汉语中,猫头鹰与前兆迷信有关。它在夜间活动,鸣声凄厉,容易让人产生不祥的预感,往往与不幸或死亡相联系。因此中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说法,将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是厄运和死亡的象征。
而在希腊文化中,人们对猫头鹰非常崇拜,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的说法。古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在《哈利·波特》中,猫头鹰是最受巫师欢迎的宠物。
“龙”与“dragon”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并不是同一种动物,但长时间以来中国的“龙”都普遍被翻译成“dragon”这个单词,因此这里还是讲一讲。
中国文化中的龙的形象有两个比较稳定的特征:一是很有威力的神性动物,二是蜿蜒条状动物。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而西方文化中的dragon 则是一种长着翅膀,能喷出火焰的凶兽,人们把它看作是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