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一场改变城市的灾难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一场改变城市的灾难
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12分,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袭击了美国旧金山。这场地震及其引发的大火,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命运。
地震发生时,整个旧金山湾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从俄勒冈州到加州洛杉矶,甚至是内陆的内华达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地震导致近500条城市街区被夷为平地,超过25,000座建筑物被摧毁。
地震引发的火灾更是致命的。由于供水系统瘫痪,消防部门无法有效控制火势,市中心的多处大火最终合并成了一场更大的火灾。据报道,整个旧金山城都被大火笼罩,超过500座楼房被摧毁。云尼斯大道(Van Ness Avenue)这条将旧金山一分为二的大动脉通道,成为了火灾的分界线。
在灾难发生时,旧金山居住着超过40万居民。地震和火灾导致22.5至3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约有一半的难民离开湾区到奥克兰避难。报纸报道显示,金门公园、Panhandle公园以及从Ingleside到北滩的海滩上都布满了临时搭建的帐篷。
美国陆军迅速介入进行救援工作。他们修建了5,610套红木和冷杉木的救济房,这些住房由John McLaren设计,分为11个区,以2美元的月租出租给无家可归者。这些救济房最多时接纳了16,448人。到1907年,大多数人都已经搬出救济房,之后这些房屋被重新利用为车库、仓库或商店。
这场灾难也推动了地震学的发展。这是第一次被清晰记录的大地震,使得后来的地震科学研究蓬勃发展。通过研究这次地震的地表位移和应变,Reid(1910)提出了地震源的弹力复完理论,这一理论至今仍是研究地震周期的基本参考。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不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和建筑标准,推动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也为现代地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场灾难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也为人类认识自然、预防灾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