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徒到“肥皂大王”:项松茂的传奇人生
从学徒到“肥皂大王”:项松茂的传奇人生
1932年1月31日,上海五洲药房总经理项松茂在营救被日军抓捕的员工时,不幸被日军杀害。这位被誉为“肥皂大王”的民族企业家,不仅在商业上创造了传奇,更在国家危难之际展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项松茂,字世澄,别号渭川,188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14岁时,他离开家乡到苏州当学徒,开始了人生的打拼之路。1900年,学徒期满后,他先后在上海中英药房、汉口中英药房分店任职,并担任汉口商会董事。1911年,项松茂回到上海,出任五洲药房总经理,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商业生涯。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项松茂的人生轨迹。当时,原德商上海固本肥皂厂因经营不善准备出售。项松茂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他果断斥巨资盘下这家工厂,并将其改名为上海五洲固本皂药厂。这次收购成为项松茂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在五洲固本皂药厂,项松茂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才能。他一方面留用外国技术人员,确保技术传承;另一方面,他积极改进产品质量,推出固本牌肥皂。为了打破西方对中国肥皂市场的垄断,项松茂网罗了一批化工系大学毕业生担任技术骨干,并派遣制皂部主任潜入英商肥皂厂学习技术。通过这些努力,五洲固本皂药厂生产的固本肥皂在质量上迅速超越了进口产品。
然而,成功并非一帆风顺。英商祥茂肥皂厂(联合利华公司前身)作为当时上海滩的肥皂市场霸主,对五洲固本皂厂的崛起感到威胁,开始采取降价倾销的策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项松茂没有退缩。他一方面继续改进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旗下其他业务的利润来补贴肥皂生产,坚持与英商展开竞争。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热潮。固本肥皂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日销量达到五百箱之多。同年,五洲固本皂厂又收买了中华兴记香皂厂,新增透明皂等多种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正当项松茂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开始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面对国家危难,项松茂毫不犹豫地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他不仅代表五洲和其他药房登报声明“不进日货”,还将厂内全体职工编组成义勇军第一营,自任营长,聘请军事教官进行严格训练。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击入侵日军,伤亡惨重。项松茂立即接受政府生产军需药品的任务,亲自监督日夜加班赶制药品,供应前线急需。然而,这也引起了日军的仇视。当得知五洲大药房第二支店有11位职工被日军抓捕后,项松茂义愤填膺,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交涉,最终不幸被日军杀害,年仅52岁。
项松茂的牺牲,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民族企业家的崇高爱国精神。他的事迹不仅被国民政府褒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著名进步人士史量才、章太炎、黄炎培等都曾撰文,高度评价他的爱国精神。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五洲厂、店全体员工在店徽、厂徽上加刻“131”字样,并将试制出的牙膏也用“131”作为商标。
项松茂的一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实业家和爱国者。在他的带领下,五洲固本皂厂从一个小小的肥皂厂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制皂厂,其产品远销海外,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