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MAMAMOO新作引发争议:K-pop文化挪用现象再审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MAMAMOO新作引发争议:K-pop文化挪用现象再审视

引用
36氪
9
来源
1.
https://36kr.com/p/276974683861684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70BDR10521BHRO.html
3.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649450.html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3378534
5.
https://medium.com/@s107013_tsaiyuhan/kpop%E8%88%87%E6%B5%81%E8%A1%8C%E9%9F%B3%E6%A8%82%E4%B8%AD%E7%9A%84-%E6%96%87%E5%8C%96%E6%8C%AA%E7%94%A8-%E4%BA%8B%E4%BB%B6%E8%A9%95%E8%AB%96-1f17dab8bbc4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6%8C%AA%E7%94%A8
7.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3958556
8.
https://www.mbalib.com/ask/question-e1f6d31a8c78921779a0da0730e20e4c.html
9.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3168951

近日,韩国女团MAMAMOO的新MV再次引发热议,被指责大量使用了中国文化元素,如中式旗袍、蒙古包、孔雀羽扇等,引发了关于文化挪用的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也再度让公众聚焦于K-pop产业对中国文化的挪用现象。不少网友指出,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原文化的不尊重,还可能导致文化误解和误读。对此,你怎么看?

01

具体案例分析:MAMAMOO新MV中的文化挪用争议

MAMAMOO的新MV中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但不限于:

  • 中式旗袍:成员的服装设计明显借鉴了中国传统旗袍的样式,但将其改造成不符合传统审美的“丧葬风”造型。
  • 蒙古包:MV中的场景布置出现了蒙古包的元素,但与真实的蒙古包结构和用途相去甚远。
  • 孔雀羽扇:成员手持的羽扇设计与传统中国舞蹈中的道具相似,但使用方式和呈现效果与传统艺术形式不符。
  • 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代表,中国结在MV中被随意使用,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这些元素的使用方式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MAMAMOO在没有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情况下,将这些元素作为视觉装饰,甚至将其描述为“韩国传统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和歪曲。

02

历史背景:K-pop中的文化挪用现象

这并非K-pop产业首次陷入文化挪用争议。近年来,多个韩国团体都曾因类似问题引发争议:

  • IVE《HEYA》:使用大量中国元素如祥云纹、铜钱纹、绣花鞋等,却声称是“韩国传统之美”。
  • VIXX《桃源境》:以中国《桃花源记》为灵感,大量使用水墨画、折扇等元素。
  • NCT127《Kick It》:MV中出现汉字“英雄”、金龙雕塑等中国元素。
  • (G)I-DLE《I BURN》:专辑使用汉字元素,showcase回归首秀采用中国风格服装。
  • MAMAMOO《AYA》:在KBS歌谣大赏表演中使用万字纹和汉字“中国”。

这些案例表明,K-pop产业中的文化挪用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许多团体在追求视觉效果和市场吸引力时,不惜将他国文化元素作为营销工具,而忽视了对文化本身的尊重和理解。

03

文化挪用的定义与争议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通常指较强势的个体或文化群体面对相对弱势的个体或文化群体时,以未充分理解、误解、取笑、歧视、或不尊重的方式,直接采用、侵占、剥削、抄袭或复制(宣称拥有)弱势文化。在20世记末至21世记初,文化挪用被视为一种政治不正确的行为。

这种行为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是因为它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误解与刻板印象:将复杂的文化元素简化为视觉符号,可能导致对原文化的误解和刻板印象。
  2. 经济剥削:利用他国文化元素获取商业利益,而原文化群体却无法从中受益。
  3. 权力不对等:通常发生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掠夺”中,反映了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
04

不同观点的交锋

面对文化挪用的指控,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其逻辑:

  • 支持文化挪用的观点

    • 认为文化元素本来就会相互影响与改变,应该鼓励文化交流。
    • 认为过度禁止文化挪用会限制创作自由,强化族群分隔。
    • 认为应该区分文化挪用和文化欣赏,后者是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交流。
  • 反对文化挪用的观点

    • 强调文化挪用是对原文化的不尊重,可能导致文化意义的丧失。
    • 指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经济剥削,损害了原文化群体的利益。
    • 认为文化挪用强化了权力不对等,是对历史不平等关系的延续。
05

影响与解决方案

文化挪用现象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文化误解:简单化和刻板化的呈现方式可能导致对原文化的误解。
  2. 经济剥削:强势文化通过挪用弱势文化元素获取商业利益,而原文化群体却无法从中受益。
  3. 文化认同危机:长期的文化挪用可能导致原文化群体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产生怀疑。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1. 加强文化教育:在使用他国文化元素前,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建立合作机制:与原文化群体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他们在文化使用中的发言权和利益。
  3. 倡导文化欣赏而非挪用: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避免简单化的借用。
  4. 制定行业规范:在娱乐和时尚产业中建立文化使用规范,防止不当挪用。

文化挪用与文化欣赏之间的界限虽然模糊,但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理解与尊重原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欣赏与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而不是简单地挪用与剥削,是每个文化生产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文化不是拿来主义,而是需要理解和尊重的瑰宝。”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能真正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