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70年:海军陆战队的辉煌历程
人民海军70年:海军陆战队的辉煌历程
1953年,华东军区以陆军1个步兵团和2个步兵营为基础,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的正式成立。70年来,这支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三栖作战力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无到有:海军陆战队的历史沿革
1953年,为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华东军区以陆军1个步兵团和2个步兵营为基础,组建了海军陆战第1团,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的正式成立。1954年12月9日,在陆战第1团和和水陆坦克教导团的基础上,合并华东军区水兵师师部及所属水兵第2团,组建了第一个海军陆战师。朝鲜战争结束后,部分援朝部队被拨入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1万人。1957年1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组织编制,海军陆战师被撤消,但保留了海军陆战团。
在海军陆战师被撤销的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解放军除了职业化的海军陆战队,还为每个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各配备了一个陆军师来参加登陆战役。所属舰队的海军陆战团负责对这些陆军师进行登陆训练。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加的登陆战役,基本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的。
1979年,为因应周边环境,特别是南海地区的快速部署任务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组海军陆战队。1980年5月5日,南海舰队陆战第1旅在海南岛龙洲河畔正式成立陆战旅辖有3个陆战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1个通信营,各陆战营辖有3个陆战连、1个防空导弹连、1个迫击炮连,旅部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并直辖有潜水连、防化连、工兵连、汽车连、卫生连、警卫连、教导队、两栖侦察分队和直升机分队等连级单位,陆战旅拥有5000人以上。经过多次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只在南海舰队保留了陆战第一旅、陆战第一六四旅共2个旅的兵力,其余海军陆战队改编为分属各舰队的两栖侦察队,后整合成为海军特种作战团,行政编制归南海舰队管辖。
战功卓著:重大战役中的表现
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军陆战队的前身部队就在鲁中地区进行抗日作战,拥有大量实战经验。特别是在1943年11月的南北岱崮战役中,八路军山东军区传令嘉奖8连,授予”英雄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该部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洛阳战役、碾庄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重大战役。其中,229团在淮海战役中,与9纵队73团(济南第一团)共同担任总攻碾庄圩先锋团,67团3营9连率先打开了突破口,为全歼敌第七兵团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该连被华东野战军授予“碾庄突击模范连”光荣称号。
抗美援朝战争中,海军陆战队参加了长津湖战役、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特别是在长津湖战役中,面对严寒天气和装备精良的美军,陆战队员们展现了非凡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为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栖精锐:特色训练与作战能力
海军陆战队的训练以“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为特色,注重体能和技能的高强度训练。例如,“猛虎连”官兵坚持“站立顶沙袋、越野绑沙袋、游泳荷沙袋、睡觉枕沙袋”的传统,每天进行“5个100”训练(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100个大挥臂、100个马步冲拳)。
在极限战斗体能演练中,队员们要在25分钟内完成穿越泥潭、通过水障、扛举圆木、跨越火障、攀越高墙、牵引横渡、400米渡海登岛障碍等20个训练内容。女兵们也与男兵一样,接受严格的训练,包括高空跳伞等课目。
装备升级:向全域作战能力迈进
近年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新型11式轮式装甲突击车的列装,标志着陆战队向真正实现“全域作战”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陆战队将实现从陆战旅到陆战师的跨越,采用师、营两级指挥体制,撤除旅、团两级编制,实现指挥体系的精简化和扁平化。
陆战师将下辖4-6个机械化合成营、2-4个炮兵营、1-2个坦克营、1个防空营、1个防化/工兵营、1个特种侦察营、1个两栖运输营、1个运输直升机营以及1个突击直升机营,全师满员编制1.2万人左右,战时可再扩编数个营,达到1.6万人以上。
展望未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任
随着我国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海军陆战队将在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陆战队将具备更强的全域作战能力和多样化任务执行能力,成为一支真正的三栖精锐作战力量。
从甲午海战的惨痛教训,到今天拥有强大三栖作战能力的海军陆战队,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家的崛起。这支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三栖作战力量,必将在未来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