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河改道:运城与大庆关的兴衰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河改道:运城与大庆关的兴衰史

引用
中国广播网
12
来源
1.
http://m.cnr.cn/shanghai/news/xwzt/20230913/t20230913_526418317.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894014
3.
https://new.qq.com/rain/a/20200711A06MPF00
4.
http://cppcc.china.com.cn/2020-09/30/content_76767218.htm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O115B5Q05566N88.html
6.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7/221846.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605/10/55016093_840510612.shtml
8.
https://www.jnr.ac.cn/CN/10.31497/zrzyxb.20210105
9.
http://www.sxycrb.com/2023-04/05/content_292375.html
10.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3-05/19/c_1129628257.htm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6%B2%B3%E6%94%B9%E9%81%93
12.
https://news.sina.cn/sa/2008-12-18/detail-ikknscsk4323348.d.html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道出了黄河改道带来的沧桑巨变。在黄河岸边的运城与大庆关,这段历史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01

大庆关:黄河岸边的千年见证

大庆关,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关隘,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东三十里。它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当时被称为临晋关,是秦晋交通的重要咽喉。汉武帝元封六年,改称蒲津关,此后或简称蒲关,或沿用临晋旧称。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正式改名为大庆关。

大庆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时期,秦穆公派孟明视从此渡河伐晋,孟明视将船全部烧毁,背水一战,大败晋军,史称济河焚舟。战国初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修筑临晋关于此。此后,这里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要塞。

02

蒲津桥:沟通秦晋的天堑通途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原有的浮桥已无法满足需求。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特颁诏书,任命兵部尚书张说总揽修建蒲津桥。工程历时三年,于开元十二年告竣。

新修的蒲津桥横跨黄河主流,跨度约360米。桥两端各置四尊铁牛,每尊铁牛下铸六根铁柱作为地锚,旁边立有铁人,铁牛尾部系以铁索,连接浮桥。中间设置两座铁山和一根穿孔铁墩,通过转动铁墩调节铁索的松紧,确保浮桥平稳畅通。整个工程用铁量达一百三十万斤以上,相当于当时全国产铁量的五分之四。

蒲津桥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秦晋之间的交通和贸易往来。《平民县志》记载:“唐之蒲津桥渡,密迩而京师,昼则船樯林立,夜则灯火万点,其全盛景象概可想见。”

03

运城:河东重镇的兴衰史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黄河东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发现了约4500万年前的垣曲“世纪曙猿”化石,以及243万年前人类最早用火证据的西侯度遗址。运城还是关公故里,关公文化已成为增强全球华人情感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然而,运城的发展也深受黄河改道的影响。黄河的频繁泛滥和改道,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也改变了城市的交通格局。明代以后,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更加频繁,运城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04

黄河改道: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影响

黄河中游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村至禹门口约700公里的河段,穿行在晋陕峡谷之间,河床仅宽200-400米。然而,一出禹门口,两岸突然开阔,河床扩展至几千米。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黄河在这一段频繁改道。

大庆关正是这种变迁的见证者。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黄河直逼朝邑县东门,大庆关成了河东。第二年黄河东移至蒲州府城西门,大庆关又回到河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黄河再次西摆,大庆关被隔在河东,于是在朝邑县东七里设置新大庆关。但此后黄河水道仍在不断移动,旧大庆关和新大庆关最终都被冲毁。

黄河下游的改道更为剧烈。据历史文献记载,在1949年以前的300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至少有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影响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这种频繁的改道不仅改变了地理面貌,也深刻影响了沿岸城市的发展命运。

05

历史启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运城与大庆关的兴衰史,生动诠释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深刻寓意。它告诉我们,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态意识的提升,我们已经能够更好地应对黄河改道带来的挑战。但这段历史依然提醒着我们: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应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不断适应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