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成功背后:幸福的原生家庭
任正非的成功背后:幸福的原生家庭
“如果8日上午我真给母亲打了电话,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她就躲过了这场灾难……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母亲》中,这段充满悔恨与愧疚的文字,道出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这位带领华为从一个小小的交换机代理商发展成为全球通信巨头的企业家,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幸福而充满爱的原生家庭。
艰苦岁月中的教育之家
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是一位乡村教育家,母亲程远昭则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上世纪50年代,任摩逊穿着土改工作队的棉衣,随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同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筹建了一所民族中学。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培养的学生中不少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有些甚至担任中央院校的校级领导。
然而,任摩逊自己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从未因学生的成就而自傲。母亲程远昭则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她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尽管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她通过自学不断提升自己,最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既要备课、教学,又要操持家务,常常是放下粉笔就要和煤球为伍,买菜、做饭、洗衣样样不落。
困难时期的坚韧成长
任正非的成长岁月正值中国最艰难的时期。他回忆道:“我们兄妹七个,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实行严格的分饭制,控制所有人的欲望,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活下来。任正非甚至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穿过衬衣,上大学时母亲一次送他两件衬衣,他都感到无比珍贵,因为这意味着弟妹们会更加困难。
尽管生活艰难,但父母从未放松对子女的教育。父亲常常教导他们:“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母亲则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高三复习期间,母亲常常在早上偷偷塞给任正非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成为了他考取大学的重要助力。
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
任正非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家庭的熏陶和教育。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了知识的力量,母亲的无私奉献则教会了他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在回忆录中,任正非深情地写道:“父母给予他的是打进血骨里的坚强和永不言弃!”
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个人品质上,更深深烙印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中。任正非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对人才的渴求、对创新的执着,无不折射出他童年时期所受教育的影子。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作为企业家,他之所以备受爱戴,其内涵与魅力,就是来自父母给予他原生态家庭的力量。”
永恒的遗憾与传承
2000年,任正非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离世,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1995年,父亲也在昆明街头因饮用劣质饮料导致全身衰竭去世。两位老人的相继离世,让任正非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
在回忆录的最后,任正非写道:“逝者已经逝去,活着的还要前行。”他将对父母的思念化作了前行的动力,将父母给予的教育力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今天,当我们看到华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成就时,不妨也思考一下: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