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台《多彩社区行》:朗读治愈心灵
北京台《多彩社区行》:朗读治愈心灵
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中心即将推出《多彩社区行——我爱朗诵》节目,该节目旨在通过朗读活动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大声朗读不仅有助于开发右脑,还能改善性格、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学习能力。此外,朗读还能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达到心理疗愈的效果。如果你热爱朗读并希望借此改善心理健康,不妨加入这个节目,提交你的作品吧!
朗读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改善记忆力
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表明,大声朗读能显著增强记忆力。研究发现,当参与者朗读时,单词记忆数量是最大的。研究作者、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Colin M. MacLeod解释说:“这项研究证实,学习和记忆能够从积极参与中受益。当我们为一个单词增加一个主动量度或一个生产要素时,这个词在长期记忆中变得更加明显,因此更加令人难忘。”
缓解抑郁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阅读可以缓解抑郁。虽然阅读不是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但研究者发现,在某些情况下阅读可以减少抑郁症患者对抗抑郁药的依赖。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十项相关研究,发现至少六项研究的受试者在参加阅读疗法课程后,其抑郁程度在三年内有显著改善。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也证实,阅读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情绪。
纠正口吃
对于口吃患者来说,大声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制定合理的朗读计划、注意朗读技巧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口吃问题。例如,7岁男孩小张通过大声朗读,不仅改善了口吃问题,自信心也逐渐增强。
朗读与传统文化教育
在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语文教师郭凯旋通过《灯笼》一文的教学,将阅读情境和生活情境融合起来,让孩子们从课文延伸开去,探寻灯笼的民俗价值和文化内涵。学生们结合课前搜索的资料仿写文章,以盏盏灯火描绘今日祖国之温暖蓬勃,进而进行配乐朗诵,完成与吴伯箫先生穿越时空的“接力”。
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锻炼和提升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实践能力。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东瑶所说:“通常,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是人们以口传心授和耳濡目染的方式习得的,这种方式在以往研究或学习中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今天,教育工作者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融入教学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孩子内心。”
朗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稠江中学金雅莉老师在《做学生心理安全的守护者——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讲座中指出,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自伤、自杀、躁郁等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身体、行为、情绪和认知四个方面来识别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成绩不理想、人际交往困难、家庭矛盾等问题的学生。
在干预方面,金老师提供了三种不同程度的解决方式:一般危机下,可采用自愈、谈话、心理咨询;严重危机下,需上报并进行定期心理咨询;重大危机下,除上报、进行定期心理咨询外,还需配合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休学。
朗读活动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在一般危机和严重危机中发挥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心理疗愈的效果。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汪文龙所说:“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发现者、调查者、研究者和传播者。”
朗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改善记忆力、缓解抑郁、纠正口吃,甚至解决更复杂的心理问题。北京台即将推出的《多彩社区行——我爱朗诵》节目,无疑为更多人提供了一个通过朗读改善心理健康的平台。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节目的播出,用朗读治愈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