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高产栽培秘籍:病虫害防治全攻略
防风高产栽培秘籍:病虫害防治全攻略
防风(学名:Saposhnikovia divaricata)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人工种植防风逐渐成为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选择。
主要病害防治
1. 白粉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头形白霉层,布满全叶片,后霉层剥落,病斑上产生黑色小亮点。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气温1620℃,相对湿度50%70%,植株密闭、通风不良,偏氮、缺钾田易发病。
防治方法:
- 清除田内病残落叶并烧毁或深埋。
- 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尤其是增施钾肥。
- 发病初用15%粉锈宁1000倍液或40%硫胶悬剂500倍液,40%粉必清600倍液,12.5%斑粉脱乳油液500倍液叶面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次。
2. 斑枯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斑小点,扩大后成近圆形,直径3mm左右,中央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健交界明显。斑上散生黑色小点。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病叶在地面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靠风淋溅传播,气温23~26℃时连续多雨,地势低洼,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 清除病残落叶并深埋或烧毁。
- 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 发病初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洒,10天喷1次,连喷2次。
3. 褐斑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和茎。病斑最初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病斑较大,呈不规则形,褐色,上散生黑色小点。叶柄和茎上病斑长条形,凹陷,灰褐色。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 清洁田园。
-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土地种植。
- 发病初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 50%多菌灵、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菌毒迪水剂7500倍液,叶面喷洒。7天喷1次,连喷2次。
4. 黑斑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病斑多见于叶尖和叶缘,不规则形,褐色斑块,上生有黑色霉层。重时多斑汇合,干枯脱落。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传播。适温28~30℃,多雨,雾大,植株生长衰弱,田间排水不良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 清洁田园,选择高燥地种植。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
- 发病初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浓度为100x10-6的多氧霉素叶面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5. 锈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叶片上初产生黄白色小斑,渐扩大稍隆起成黄褐色疱斑,后表皮破裂散出橙褐色粉末(夏孢子),随后随病部形成不规则形隆起病斑,破裂后散出暗褐色粉末(冬孢子)。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冬孢子在病害部或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翌年借风雨、气流传播。5月初始见,阴雨,空气湿度大,大雾重露,长势差的田块易发病。
防治方法:
- 发病初摘除病叶深埋。落叶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组织烧毁。
- 施足肥料。注意氮、磷、钾配合。
- 发病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9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50%萎锈灵可湿性剂400倍液,0.3波美度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洒。 10天喷1次,连喷3次以上。
6. 根茎腐病
症状:发病部位为茎基部。初期茎基呈现紫褐色水渍状病斑,呈湿腐状,植株上部凋萎,严重时成丛烂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菌丝及圆形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核混杂在种子或落人地面越冬越夏。春、秋季萌发长出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侵染危害。生长期降水量大于50mm,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偏施氮肥,植株生长繁茂,田间郁蔽,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 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
-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
-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用1:5硫磺消石灰粉处理。用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5%氯硝胺粉300倍液喷洒周围植株芸基及地表 每隔7~10喷1次。
主要虫害防治
1. 黄翅茴香螟
发生时期:现蕾开花期,8月上中旬是为害果实盛期。
危害特征:幼虫在花蕾上结网,取食花与果实。
防治方法:发生期早晚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傍晚喷雾防治,每5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2. 黄凤蝶
发生时期:5月开始为害。
危害特征:幼虫为害叶片和花蕾,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将花蕾吃掉,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吃光。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防治。
3. 蚜虫
危害特征:为害叶片及嫩茎,严重时茎叶布满蚜虫,吸取汁液,使叶片卷曲干枯,嫩茎萎缩,影响药材产量及质量。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啶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万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57天喷雾1次,连续23次。必要时可增加喷雾次数,但药液浓度过大或喷药间隔较短容易产生药害。
综合管理措施
选地整地: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避免连作,最好选择禾本科作物前茬。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特别是在生长中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合理密植:保持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的越冬基数。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园,将病残体集中处理。
安全用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避免产生药害和残留超标。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防风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确保防风的产量和质量,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优质的防风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