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iStroke:AI助力脑卒中急救的创新突破
天坛医院iStroke:AI助力脑卒中急救的创新突破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在中国,脑卒中是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推出的急性脑卒中智能影像决策平台(iStroke),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创新医疗技术。该系统基于AI影像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估,为急救争取宝贵时间。
技术创新:AI影像分析的突破
iStroke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影像分析能力。当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需要进行平扫CT和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会产生上千张影像图片,传统上需要影像科医生花费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来判读。而iStroke系统能够在短短3-5分钟内完成分析,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
具体来说,系统会进行以下分析步骤:
- 颅内出血和缺血鉴别分析:快速识别出血类型
- 血管分析:三维重建颅内血管,识别狭窄和闭塞位点
- 脑灌注分析:计算灌注状态,评估脑组织梗死区域和周围缺血区域的严重程度
临床应用:从诊断到决策的全流程支持
在急诊环境中,时间就是生命。iStroke系统不仅提高了诊断速度,还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病情评估信息,帮助做出更精准的治疗决策。
例如,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系统能够快速定位血管闭塞位置,并评估可救治区域和不可救治区域的范围。这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手术。而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系统可以提示血肿扩大风险概率,辅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实际效果:临床案例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iStroke系统已经展现出了显著的价值。以一位79岁的林女士为例,她在厨房做饭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经初步诊断为右侧大脑大面积脑卒中,需要立即进行CT检查。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医生选择使用iStroke系统进行无显影剂检查,避免了传统CT灌流扫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系统仅用90秒就完成了影像分析,准确识别出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并预测了损伤区域和体积。
基于AI分析结果,医生团队迅速决定为患者实施经动脉脑血栓去除术。手术成功取出动脉血栓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不仅降低了大范围脑卒中后的死亡风险,其左侧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未来展望:AI医疗的广阔前景
iStroke系统的成功应用,只是AI在医疗领域众多应用场景中的一个缩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中,明确了包括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在内的84个细分领域应用场景,显示出AI医疗的广阔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AI技术的不断普及,如何更好地将其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如何确保AI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何保护患者隐私等问题,都将成为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课题。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AI医疗创新成果,iStroke系统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更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在更多医疗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