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解读:《封神2》中的真实历史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解读:《封神2》中的真实历史
《封神2》正在热映,这部票房突破8亿元的作品不仅在观众中掀起了热潮,也在各类讨论中引发了关于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广泛争议。影片的服装、道具与恢弘场景设计如同一扇时空之窗,让我们仿佛与商周的神话人物亲密接触。然而,在衣袂飘飘的亘古神话背后,历史的真实究竟应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对此,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影视作品的创作自由与历史真实
唐际根教授表示,他理解并尊重影视工作者的创作自由。他认为,虽然考古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但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往往需要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他并不强求影视作品必须完全按照考古研究成果来还原历史。
“观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他们既希望看到符合历史真实的内容,也期待在影视作品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想象力的飞跃。”唐际根教授说,“因此,对于《封神2》这样的影视作品,我们应该持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它们既是对历史的一种解读和再现,也是对我们想象力的一种拓展和激发。”
《封神2》中的历史细节错误
尽管唐教授对影视作品持宽容态度,但《封神2》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历史细节错误。例如,影片中的战争场景和兵器使用与商周时期的历史真实存在一定差距。在商朝时期,青铜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并未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影片中却大量展示了精美的青铜兵器,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此外,影片中的人物服饰也存在明显的时代错位。商朝时期的服饰以麻布为主,色彩较为单一,而影片中的人物却穿着华丽的丝绸服饰,明显带有后世的风格特征。这些细节上的错误虽然不影响整体观影体验,但确实反映了影片在历史考证方面的不足。
真实的商朝历史
那么,真实的商朝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甲骨文的发现确立了商王朝的信史地位,殷墟考古发掘揭示了商王朝的社会面貌。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展现了商朝高度发达的文明成就。
殷墟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小屯村一带,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大邑商早已不复,但考古学打开了一条通往商代历史的道路。殷墟的大规模发掘对认识商王朝的社会面貌意义重大,因为甲骨文只是商王室以及贵族记录占卜事项的记载,并不能全面反映商王朝的历史。
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现代考古学与殷墟发掘》中曾指出:“就殷文化全体说,有好些问题都是文字中所不能解决,而就土中情形可以察得出的。”90多年来,殷墟考古发掘陆续展开,发现有铜炼渣、青铜碎片、陶范、玉石料、原始瓷器等手工业相关遗存,还发现较多王墓和贵族墓葬,多有殉牲,并出土了青铜礼器群、玉礼器群等高规格遗物。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在洹河(又名安阳河,是安阳的母亲河)两岸,总面积约36平方千米。都邑布局为多点连片的“族邑模式”,存在两个中心点,一个中心点是以小屯、花园庄为核心的宫殿宗庙区,另一中心点是以侯家庄、武官村北为核心的王陵区。
历史与艺术的平衡
唐际根教授强调,考古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线索,这些资料和线索可以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然而,他也强调,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往往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因此,我们不能强求影视作品必须完全按照考古研究成果来还原历史。”唐际根教授说,“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影视工作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加优秀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唐际根教授还透露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消息。他表示,目前有一些人正在计划根据考古成果拍摄一部关于妇好的历史影片。妇好是商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女性人物,她的墓葬在殷墟遗址中被发现,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未被盗掘过的墓葬。
“妇好的故事非常值得被讲述。”唐际根教授说,“如果现实条件允许的话,我愿意为这部影片提供历史学上的帮助和支持。我相信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商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唐际根教授再次强调了宽容和理解在对待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当我们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欣赏和理解影视作品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封神2》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关于历史与艺术深度对话的历史课。电影中的艺术表现与历史内涵相辅相成,而唐际根教授的见解为观众搭建了一座桥梁。他所强调的包容和理解,正是我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所需的珍贵态度。或许在这种理解中,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悟历史与艺术的交错之美,进而在观影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感动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