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高铁十周年:运输收入如何影响地方经济?
兰新高铁十周年:运输收入如何影响地方经济?
兰新高铁自2014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以来,不仅提升了客运效率,还通过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为重点物资进出疆提供了可靠运力支撑,进一步增强了中欧班列西通道的运输能力。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密铁路物流中心货物发送量达到3250万吨,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这充分展示了兰新高铁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运输收入:客运与货运双轮驱动
兰新高铁全长178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截至2024年10月,累计发送旅客超1.6亿人次,成为进出疆最重要的客运大通道。2023年,兰新高铁累计发送旅客2128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99.1%。随着运输能力的提升,2024年三季度调图后,兰新高铁安排开行旅客列车增加至92列,其中增开乌鲁木齐至峨眉、西安间快速旅客列车各2列,从乌鲁木齐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
在货运方面,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释放了既有兰新铁路的货运能力。2023年,兰新铁路完成货运量25114万吨,较2014年增长47.1%,其中煤炭运输量达6977万吨,较2014年增长124.3%。依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大铁路口岸,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开行中欧、中亚班列14421列,较2014年增长45倍。
经济贡献: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例,这个距离西宁约150公里的草原小城,从一个不通铁路的偏远城镇直接跨入了“动车时代”。门源县宾馆数量从2014年的17家增长到2024年的65家,增长3.8倍;旅游从业人员从2014年的1100人增长到2024年的3600人,增长3.2倍。当地企业如青海海沃农畜产品有限公司借助高铁网络,将牦牛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日均销售额最高达5万元。
在新疆,兰新高铁的开通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6亿人次,旅游收入达2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27%。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2024年开行旅游专列116列,进一步推动“坐着火车游新疆”品牌的发展。
甘肃省则依托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建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3年,“环西部火车游”接待游客869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4.1亿元。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先后打通10个口岸通道,班列可通达德国杜伊斯堡、汉堡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22个国家34个城市。
未来展望:持续助力区域发展
兰新高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基础设施,其作用将日益凸显。随着兰张高铁等后续项目的推进,西北地区的铁路网络将进一步完善。预计到2025年,兰新高铁的运输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同时,兰新高铁的辐射效应也在不断扩大。以兰新高铁为骨架,西部高铁突破山川阻隔,织密成网。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份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3200.4亿元。截至2024年5月底,三省份铁路营业里程达17685公里,相较于2013年底的9195公里,增长92.3%。
展望未来,兰新高铁将继续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