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无纸化诉讼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北京互联网法院:无纸化诉讼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第二家集中管辖互联网案件的试点法院,它开创性地提出了“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基本理念。自成立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建设全流程、一体化的电子诉讼平台,实现了从立案、审判到执行的全流程无纸化诉讼,为当事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100%线上立案:诉讼的第一步
当事人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整个立案过程。通过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或“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当事人可以在线提交起诉状、身份证明、证据材料等所有诉讼材料。据统计,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在线庭审率接近100%,裁判文书电子送达率超过95%,真正实现了“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
无纸化庭审:打破时空限制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庭审现场,法官面前的审判台上看不到传统的纸质卷宗。取而代之的是两块显示屏,法官可以通过庭审法官端随时调取民事起诉状、证据等材料扫描件。双方当事人只需点击屏幕上方的“举证质证”,就能查看所有证据材料,无需传递厚重的纸质文件。如果当事人当庭需要提交新证据,也可以直接上传至系统,其他各方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即可查看。
执行阶段:全流程线上进行
执行阶段同样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操作,包括线上立案、送达、查封、冻结、划扣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托区块链平台——“天平链”,将智能合约嵌入调解书、判决书中。裁判文书生效后,当事人无需提供任何材料,只需点击“未履行完毕”按钮,即可实现执行立案。
技术支撑:让司法更智慧
这些创新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持。北京互联网法院自主研发了“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电子证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裁判文书的自动生成和一键送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跨域立案:让诉讼不再受地域限制
为了进一步方便当事人,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实现了跨域立案全覆盖。当事人可以通过“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将立案材料推送至全国任何一家法院。据统计,2021年至今,北京互联网法院作为协作法院成功立案的跨域立案案件已达5件,最远到达广东省。
无纸化诉讼的意义
无纸化诉讼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更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据统计,自建院至2021年3月底,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实现无纸化在线立案99596件,开庭、调解、执行等全流程全部无纸化在线进行。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无接触的诉讼方式不仅节约了资源,更不断满足疫情防控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各类诉讼需求。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无纸化诉讼模式,是司法改革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它不仅优化了诉讼流程,提高了司法效率,更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智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司法服务将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