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使高校教师逐渐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在不断落实教育革新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开始注重构建师生友好关系,通过改善师生课堂地位,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等形式为学生打造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有效性,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被视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弗吉尼亚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副教授朱迪·保利克(Judy Paulick)在其教学理念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她的观点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教学实践,也与当前教育研究的趋势相吻合,尤其是在面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时。
研究表明,强大的师生关系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参与度和社交技能,尤其在疫情期间,建立信任关系对弥补学习缺失至关重要。教师的正念和情绪智力被认为是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机构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热情。此外,文化响应教学(CRT)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面临挑战。总之,教育工作者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以促进学业成功和整体福祉。
教师威信的建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所长迟毓凯教授在《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一书中提出,教师威信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专业能力,让人钦佩;二是人格魅力,让人喜欢;三是威慑力,让人害怕。其中,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信任”的问题,而威慑力则解决如何让学生“敬畏”的问题。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做到言行一致,保持情绪稳定,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还应关注课堂纪律和教学方法的平衡。课堂纪律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于严厉。
优质课堂的设计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每一步教学安排都应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总结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简课堂语言,避免废话,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此外,教师的表现力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口头讲解,而应像演员一样,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传递知识。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场反应能力,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总之,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多个维度持续努力。教师需要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