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沃土
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沃土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能力与品质,无论对于个体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在学科课堂、班会课和校本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具体策略和实践经验。
3月22日,海淀区“十四五”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实践群体课题交流研讨会顺利召开。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博士张文静、北京市教育学院博士曹慧、海淀教科院德育心理中心主任王瑞及课题校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课堂主渠道,交流新时期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课堂实施策略。
学科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
教学作为一种情感实践,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情绪情感,促进学生合作交流,营造关爱、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北医附小聚焦“康+”育人理念,分为1-3年级和4-6年级两个阶段,在学科教学渗透中低年级让学生通过图画等方式,表达对词汇的理解,高年级学生利用抽象设计等方式表达情感词汇的理解,同时讨论这些情感想法的行动策略,如何维持、启动或加强这种情感。
北医附小科研主任李冉介绍学校将借助“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课堂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紧紧围绕“五育并举,融合育心”,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和综合素质。
班会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
班会课是以班为本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教授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关键技能。
民大附中心理教师金希晨子介绍学校通过每月的心理班会,设计了压力管理、沟通艺术、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对校园欺凌说不等专题,研发班主任活动工具包,针对心理委员开展共情能力和朋辈互助培训,让教师专题引导与同伴互助引导相结合,通过班会改善他们的情绪健康、减少问题行为,学会与自己、与他人更好地相处。
校本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
初中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利他教育、认知边界和情感边界,提升其社会情感能力。八一学校关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集体管理等情感内容培养,细化课程体系,通过专题练与用,以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及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具身认知教学、体验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八一学校心理教师王海洋介绍学校将根据前测问卷的具体结果和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内涵,精心构建课程体系,形成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校本资源库。
张文静、王瑞分别从研究改进及实践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文献梳理,加强数据收集及效果观察,基于实证探寻培养效果。同时围绕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目标,以解决学生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教师及家长社会情感能力的综合提升。
曹慧进行了《社会情感能力实践经验》专题培训,从课堂教学、学校综合变革、实践资源积累等视角,为学校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提供了操作参考。本次研讨回应了青少年社会情感培养的课堂实践,对于深化课堂情感支持、管理支持等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