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推荐:一年内健康减重的营养方案
国家卫健委推荐:一年内健康减重的营养方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想要在一年内实现健康减重的人群提供了权威指导。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多种科学减肥方法,如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等,并建议根据个人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膳食调整。通过遵循这些营养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体重,还能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指南》指出,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科学减重的营养方案
《指南》明确,肥胖症的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需综合考虑肥胖症的程度及肥胖症相关疾病的风险。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至6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至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成人肥胖患者的营养建议
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及酒精的摄入。
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的营养建议
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运动干预的重要性
主动运动是肥胖症运动干预的重要措施。对于肥胖症患者,运动干预方案应以注重患者安全为原则,在运动风险评估(包括机械性损伤风险和运动诱发疾病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 BMI、体能、基础疾病和肥胖症相关疾病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频率、强度、方式、时间、总量及减重过程中的运动进阶,随访运动执行情况,并进行动态评估,适时根据心肺功能和健康状况的改善逐渐增加运动总量和强度。推荐力量训练和自重抗阻训练,增强身体稳定性,保证各项动态训练的安全,减少受伤风险。在减重期间,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150至420分钟的有氧耐力运动;在体重维持阶段,应该每周进行200至300分钟的有氧耐力运动,同时进行静态和动态拉伸以增强身体柔韧性。
健康减重的关键要点
- 树立目标:建议将减少体重5%~15%及以上作为体重管理的目标
- 行为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引起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因素。在进行体重管理前,需要评估行为习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
- 合理膳食:减重的基础是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无论选择哪种膳食模式,都需要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
- 增加运动:推荐超重或肥胖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及个人偏好,在专业医师或运动教练指导下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 心态平和:超重、肥胖及过往减重失败经历等因素易增加减重者心理负担,并进一步影响减重的效果
- 药物治疗:经生活方式干预后未达到治疗目标,可考虑配合药物辅助治疗,并定期评估减重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减重手术:BMI≥32.5且存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或BMI≥35.0,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的患者,经综合评估后可考虑行减重手术治疗
- 复诊建议:超重或肥胖相关疾病需遵循相关疾病治疗指南进行治疗
- 停滞期建议:在减重过程中,会出现静息代谢率降低,机体能量消耗降低
- 互动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体重管理”服务
通过以上方法,结合坚持和耐心,你可以在一年内实现健康减重目标。如果在过程中遇到瓶颈或健康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更适合个人的减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