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人如何用"一旬"安排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人如何用"一旬"安排生活?

引用
百度
7
来源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10069426161389548.html
2.
https://www.sohu.com/a/472381096_121080226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88AI7205560RCX.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C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22/22/83227021_1101274231.shtml
6.
http://www.app.dawuhanapp.com/p/148765.html
7.
https://www.wukongsch.com/blog/zh/the-twelfth-hour-in-ancient-china-post-27745/

在中国古代,"一旬"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单位,通常指十天或十年。这个时间概念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深深影响着古人的作息习惯和时间管理方式。

01

官员的"旬假"制度

作为庞大帝国机构的组成人员,官员的生活作息有着明确的规定。史书记载,汉代的官员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沐浴休息,称为"休沐",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了隋朝。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把五日改成了十日,唐朝继承了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元朝,称为旬假或旬休。历史学家认为,造成休假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官员生活的变化。在汉朝,官员们习惯于住在官署,休沐时才回到家中。从唐代开始,官员们则往往要上朝、到公署上班,然后回家,所以五日的假期也就没有必要了。

清代钦天监内的牌匾,钦天监主管天象历法,安排假日。例行的官员休假之外,朝廷还规定了节假日,往往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比如在唐朝,皇帝生辰放假三天,佛诞日和老子诞辰各放假一日。到了明清时期,以往的官员休假大大减少,朝廷采取了寒假制度。在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全国官员"封印",不再办理公务,休假一月。到了来年正月才"开印"办公。

02

农民的作息规律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农民们的作息是最为规律的。农民作息一般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年又严格遵循节气和历法来耕作。在古代,农民们被限制在土地上,一般中午时家人为其送饭,才略作休息。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观刈麦》诗中这样描绘这种场面:"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03

商人的营业时间

商人的作息和城市生活息息相关。从秦汉以来,官府营造城市,便会指定交易的坊市,商人必须集中在坊市营业,处在官府的严密监控之下。一般而言中午方才开市,日落前闭市。

不过从宋代开始,类似的规定开始松弛,大城市中从清晨到深夜都有商人营业。城市之外,郊区的市场也出现,就更少受到控制了。

04

学生的假期安排

古代学生的作息和其身份、学校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央的官学,比如汉代的太学和以后的国子监,其学生的休假大体上就和官员休假差不多,不过这一类学生人数不多。中国古代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在家族的私塾中读书,就极少有假期,一般只有生日或几个主要的节日才有假期。

对于数量庞大的农家子弟来说,他们既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又要读书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农闲时期上课。

05

总结

通过了解古人如何用"一旬"安排生活,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时间管理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官员的旬假制度,还是农民的日出而作,都反映了古人顺应自然、合理安排生活的智慧。

这种时间观念与现代人追求效率、强调精确的时间管理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从古人的生活中汲取一些启示,学会在忙碌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寻求平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