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搞定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调查问卷设计?
如何轻松搞定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问卷设计则是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问卷的基本结构、问题设计原则、敏感性问题处理等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如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的结论,源于对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的科学分析。而问卷设计,作为收集这些宝贵资料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影响资料的真实性和适用性,还关系到问卷的回复率,进而决定整个调查的成败。因此,问卷设计在问卷调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调查实践与教学积累,笔者总结了一些问卷设计的技巧。首先,问卷本身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旨在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从而收集关于社会现象和人们行为的丰富资料。一个典型的问卷通常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和编码等几个核心部分。
封面信,作为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其语言需简明中肯,篇幅适中。尽管篇幅短小,但它却承载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封面信,研究者能够向被调查者传达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指导语则是对问卷填答方法的详细解释和说明。它旨在帮助被调查者正确理解和回答问卷中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问卷设计在整个问卷调查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问卷的结构和内容,研究者能够更好地收集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资料,从而为科学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有些问卷的填答方法较为简洁,仅在封面信中以一两句话简要说明填答要点。而另一些问卷则在封面信之后,以“填表说明”为标题,集中阐述填表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旨在为被调查者提供全面的填答指南。
接下来,我们探讨问卷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是问题及答案的设计,这是问卷的灵魂。问卷中的问题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问题让回答者自由发挥,而封闭式问题则提供选项供选择。
此外,为了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编码就是为每个问题和答案赋予一个数字代码,以确保数据能够顺利转换为数字形式,进而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参与问卷设计的人员至关重要。通常包括统计调查人员,他们负责确定问卷结构、编写问题、排序答案等;相关专业人员,他们的参与确保问题紧密围绕主题,使用恰当术语,并选择合适的调查单位;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他们的加入为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提供便利。
在问卷设计中,明确出发点至关重要。问卷是调查者收集资料的工具,设计时需兼顾调查者的需求和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所收集的资料既全面又准确。同时,问卷调查的过程也需明确各方角色和互动关系,从而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其中,“调查者—问卷”这一环节,指的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和意图来设计问卷。在这一环节中,问卷需完全契合调查者的需求。然而,当问卷实际用于“问卷—被调查者”这一环节时,它会对众多被调查者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问卷调查的对象并非机器,而是具有不同背景和特点的个体。因此,设计问卷时,我们不能仅关注问题的内容,更要考虑人的因素。我们应多从回答者的角度出发,力求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填答体验,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确问卷调查中可能面临的两种障碍。首先是主观障碍,这源于被调查者在心理和思想上对问卷的不良反应。例如,当问卷中需要大量思考、回忆或计算的问题时,回答者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若问卷涉及敏感内容,如个人隐私,回答者则可能产生顾虑。此外,问卷内容与被调查者生活实际脱节、语言文化背景不协调,以及问卷形式呆板杂乱等,都可能导致被调查者对问卷调查失去兴趣,甚至放弃答卷。
另一方面是客观障碍,这主要受到被调查者自身能力条件的限制。例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或计算能力的不足,都可能影响他们有效答卷。若设计问卷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就可能导致部分回答者因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答卷,进而影响调查的回收率和质量。
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上,我们应遵循几个原则。首先,问题语言应尽量简单明了,避免使用复杂抽象的概念和专业术语。其次,问题的陈述要简洁清晰,让回答者能够迅速理解并作出回应。这些原则将有助于我们设计出更符合实际、更易于被调查者接受的问卷。
在问卷设计中,问题陈述的简洁性至关重要。问题越长,越可能导致回答者的理解产生偏差;而短小精悍的问题则更能确保答案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说简洁的问题是问卷设计的理想选择。
同时,避免问题中的双重或多重含义也是关键。这种问题可能在一个问题中同时询问多个事项,使得某些被调查者无法准确回答。例如,“您的父母退休了吗?”这个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子问题,可能让只有一位父母退休的被调查者陷入困境。
此外,问题的倾向性也必须避免。提问方式应保持中立,使用客观的语言,以确保回答者的答案不受诱导。例如,“您抽烟吗?”和“您不抽烟,是吗?”这两个问题,尽管意思相近,但后者可能带有一种期望被调查者回答“是的,我不抽烟”的倾向。
在敏感性问题上,如涉及个人隐私或对权威的看法等,直接提问可能导致高拒答率。因此,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应采用间接询问的方式,并确保语言足够委婉。
最后,编写问题时还应遵循六要素明确法,即明确何人、何时、何地、做什么、为何做以及如何做等关键要素。问题的模糊性可能导致回答者的理解产生歧义,从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
(3)最近刚用的;
(4)最先想到的。
然而,使用时间上的模糊性也是一个问题。例如,在许多调查中,关于个人收入的问题往往不明确指出是税前还是税后,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这可能会给回答者带来困惑。
此外,问卷的设计还需考虑问题的数量与顺序。问题的数量应依据调查目的、样本特性、分析方法以及可用资源等因素来合理确定。通常,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以避免回答者的厌倦情绪影响填答质量。
在安排问题的顺序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同一维度的问题应集中在一起,简单易答的问题应放在前面,复杂难答的问题则放在后面。同时,还应考虑被调查者的兴趣、熟悉程度以及问题类型的差异来合理安排问题的次序。
另外,开放式问题在问卷中的位置也值得注意。这类问题通常放在问卷的最后,以给予回答者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表达自由。
综上所述,问卷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需要我们精心考虑和合理安排,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问卷设计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某些问题只适用于特定的一部分调查对象。例如,“您有几个孩子?”这个问题就只适合已婚的调查对象回答。为了确保问卷的适用性,我们需要采用相倚问题的方法来设计问卷。相倚问题指的是,根据被调查者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他们是否需要回答后一个问题。
此外,在设计答案时,我们必须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首先是相关性原则,即答案必须与问题直接相关。例如,如果问题是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那么答案就应该列举与领导工作相关的能力。其次是完整性原则,要求我们设计出涵盖所有可能情况的答案。例如,在询问文化程度时,我们应该设计出包括小学及以下、中等教育,以及大专及以上的完整答案选项。再次是互斥性原则,即答案之间必须是互斥的,不能有重叠。最后是可能性原则,确保设计的答案是调查对象能够理解、回忆和表达的,并且不涉及他们的隐私或敏感信息。
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我们还需要采取特别的处理方式。这些敏感性问题可能涉及到调查对象的隐私或敏感信息,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小心地设计问题和答案选项,以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敏感性问题,即那些涉及个人隐私而可能让调查对象不愿或不便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在调查中经常出现。直接询问这类问题往往会导致被调查者拒绝回答或提供不实信息。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提问技巧来处理这类问题。这些技巧包括淡化陈述法,通过更客观的提问方式来降低问题的敏感性;影射法,通过扩大问题范围来间接询问被调查者的观点或行为;分段答复法,将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先询问一般性问题,再将敏感性问题留给被调查者自行回答;扩大答复范围法,通过提供多个选项来减轻被调查者对金额或次数等敏感信息的担忧;利用卡片法,让被调查者在调查者回避的情况下选择答案;以及随机化回答法,通过随机化答案选项来增加回答的匿名性。
在某大学针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中,采用了巧妙的随机化回答技巧。调查者准备了两个问句:“您在考试中曾经作弊过,对吗?”和“您在考试中没有作弊过,对吗?”,同时准备了一个密封箱子,其中装有红白两色的球,大小、形状和重量完全相同。被调查的学生在箱中随机摸取一球,若摸到红球则回答前一个问题,摸到白球则回答后一个问题,且整个过程在调查者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放心地回答问题,而调查组织者在调查结束后,只需根据结果计算回答前一个问题的人数百分比,即可得出所需结论。
此外,任何问卷的设计都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在问卷初稿完成后,应进行预调查,以发现并解决问题。预调查的目的是检验问卷设计的逻辑性、问题的清晰度、措辞的适当性,以及被调查者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特殊反应。同时,还需要评估调查内容是否满足课题要求、是否需要增减问题,以及完成一份问卷所需的时间和回答问题的信度与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