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如何影响文学创作?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如何影响文学创作?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其核心观点是“理式论”。他认为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式世界,感官世界只是理式的摹本或幻影。这种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文学创作,尤其是在艺术本质和创作源泉两个方面。
柏拉图的文学艺术观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模仿说”。他认为艺术是对理式之摹本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具体来说,在理式、实物、摹本三者中,理式是第一级的真理,实物是第二级的摹本,而艺术则是第三级的摹本,已远离了真理。这种观点在《理想国》第十章中有详细阐述: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理式之摹本的模仿,是对现实之表象的模仿,因而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照这一说法,在理式、实物、摹本三者中,理式即真理,是第一级,实物再现真理,为第二级,艺术是实物之表象的摹本,属第三级,已远离了真理。”
柏拉图还提出了“灵感说”,认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诗人必须有神灵凭附,转入狂热状态,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这种观点体现了唯心主义在创作理论上的表现。
唯心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典型的是象征主义流派。象征主义强调艺术思维基于对现象世界的超感性理解,追求多重意义和隐秘暗示,避免简单化理解现实。
象征主义诗人认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只是观察无限的窗口。他们通过历史的和自然界生活的规律性,来展现个人的心理气质和内心世界。抒情诗及一般的抒情因素得以广泛普及,无论是戏剧,还是散文和批评都受到抒情因素的巨大影响。
象征派把诗写成多种意义的、多种布局的诗,他们扩大了描写手法的体系,并广泛适用音乐因素。新体裁——抒情长诗、组诗受到推崇。诗集具有内在的严整性;在这里,叙事的连贯性可以在诗人本人内心的(抒情的)生活的连续性上找到根据,诗人本身就是自己作品的主人公。
结语
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尤其是理式论和灵感说,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体现在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上,更在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具体表现。从古希腊到现代,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还谈到关于爱情的理论。他反对把爱情当成利害关系和情欲的满足,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人经过这种爱情而达到永恒的美(理式)。这种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爱情的意义,但本质上是精神贵族的观点,是他唯心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后世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是导源于他的爱情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