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鲁迅的笔名世界:140多个名字背后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鲁迅的笔名世界:140多个名字背后的秘密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426977182488835
2.
https://www.sohu.com/a/444719781_99929216
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58960?commTag=true
4.
https://new.qq.com/rain/a/20210224A00KDQ00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59070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938082826653833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L3GRM9K05521F93.html
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912/c440984-32224390.html
9.
https://m.toutiao.com/a6802187907055485448/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2%81%E8%BF%85

鲁迅先生一生使用了140多个笔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鲁迅”。这个笔名首次使用于1918年5月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取自母姓"鲁"与"迅行"(寓奋进之意)的组合。但鲁迅先生为何要用这么多笔名呢?这些笔名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01

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智慧

鲁迅生活在新旧交替、风云变幻的年代。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让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鲁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立志以笔为剑,唤醒国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使用多个笔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避免当局的迫害。在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进行严厉镇压,使用笔名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二是为了突破出版审查的限制。当时的报刊杂志对进步言论严加管控,鲁迅通过不断更换笔名,使更多文章得以发表,扩大了思想的传播范围。

02

三个阶段的思想演变

鲁迅的笔名使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他思想的变化轨迹。

第一阶段(1898-1917):这一时期,鲁迅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影响,笔名多体现探索和奋飞之意。如“戛剑生”寓含拔剑战斗的决心,“迅行”、“令飞”则勉励自己迅速前进。

第二阶段(1918-1927):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鲁迅开始积极投身文学革命。这一时期他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第三阶段(1928-1936):这一时期,鲁迅的革命立场更加鲜明,笔名也更具战斗性。如“何家干”、“孺牛”等,既体现了对敌人的嘲讽,也展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03

笔名背后的深意

鲁迅的每个笔名都凝聚着他的思考和情感。让我们解读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笔名:

  • “戛剑生”:这是鲁迅最早使用的笔名,出自《庄子·说剑篇》。鲁迅借此表达自己要像古代侠客一样,拔剑而起,为国为民而战。

  • “黄棘”:这个笔名取自屈原《九章·悲回风》中的“借光景之往来兮,始黄棘之枉策”,寓意以神木策马,驱之疾驰,展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热望。

  • “孺子牛”:源自《左传·哀公六年》中齐景公“为孺子牛而折齿”的典故,鲁迅以此表达自己甘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决心。

  • “巴人”:这个笔名取自古代巴蜀地区的民歌《下里巴人》,鲁迅借此表明自己愿意为普通大众写作,追求文学的通俗化。

鲁迅的笔名不仅是简单的代号,更是一部浓缩的思想史。它们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时刻的思考与选择,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在黑暗中探寻光明的坚韧精神。正如许广平所说:“作者幻化许多名字,冀图表达其意见的苦衷,对于将来从事文学的人们,或者不无裨益罢。”

在当今时代,鲁迅的笔名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提醒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既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又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鲁迅的笔名,不仅是个人的符号,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缩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