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诞:AI能否抢走我的“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诞:AI能否抢走我的“笑”?

引用
InfoQ中文站
9
来源
1.
https://xie.infoq.cn/article/51ab2ab00291c802baeaa3fbc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3784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8%AF%9E/19978735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955875
5.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7291105/article/details/133354648
6.
https://blog.csdn.net/AIGCer/article/details/136182432
7.
https://www.xinfinite.net/t/topic/7884
8.
https://adintime.hk/zh/blog/best-uses-of-ai-generated-content-in-advertising-n169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8%AF%9E

“如果有一天,AI真的能写出比我更好的段子,我第一个报名去给它写段子。”

这是李诞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AI是否会取代脱口秀演员时给出的回答。作为中国脱口秀界的标志性人物,李诞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大量粉丝。然而,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看似玩笑的回答背后,其实蕴含着对AI创作能力的思考。

01

李诞的脱口秀:不只是逗乐

李诞的脱口秀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能讲出令人发笑的段子,更在于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他曾在《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中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把话说得准确,比说得漂亮更重要。”这种对语言的精准把控,让他能够在看似随意的调侃中,传递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在李诞的脱口秀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以及将这些观察转化为幽默的能力。比如他曾经说过:“结婚为什么要放爆竹啊?想必是给自己壮胆儿吧。”这种看似随意却直击人心的表达,正是他脱口秀的魅力所在。

02

AI的情感分析:从53种情绪到黑色幽默

近年来,AI在情感分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纽约一家名为Hume AI的初创公司开发了一款共情语音接口,声称能够识别多达53种不同的情绪。这个系统通过分析语音的音调、节奏和强度等特征,能够区分快乐、悲伤、愤怒等基本情绪,甚至还能识别一些更微妙的情感,如钦佩、讽刺和羞耻。

然而,情感分析只是理解幽默的第一步。真正的幽默往往建立在对复杂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之上。目前的AI虽然能够生成一些简单的幽默内容,但在理解和创造高级幽默方面仍显不足。一位小红书用户在尝试让AI讲黑色幽默时发现,AI的“幽默”常常让人感到尴尬,甚至有些冒犯。这说明,AI在处理这类需要深刻社会洞察和文化理解的内容时,仍然力不从心。

03

脱口秀的艺术:现场感与即兴创作

脱口秀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场感和即兴创作。李诞曾说:“你在现场跟观众是可以建立一种连接的,那种连接很幸福,因为大家都是陌生人,他因为你的观点笑了,你们是有感情的。”这种现场互动和情感共鸣,是目前的AI难以复制的。

此外,脱口秀演员需要具备强大的临场应变能力。他们不仅要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节奏,还要能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这种高度依赖人类直觉和经验的技能,目前的AI还无法完全掌握。

04

AI的辅助作用:创作工具而非替代品

尽管AI在情感分析和幽默理解方面仍显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脱口秀行业毫无价值。相反,AI可以成为脱口秀演员的有力助手。比如,AI可以帮助分析观众群体的喜好,提供创作灵感,甚至生成一些基础的段子素材。李诞自己也曾在节目中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AI真的能写出比我更好的段子,我第一个报名去给它写段子。”

05

结语:人机协作的未来

综上所述,虽然AI在情感分析和幽默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完全取代像李诞这样的脱口秀演员,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AI缺乏现场感、难以理解复杂社会情境、无法进行真正的即兴创作,这些都是目前难以克服的障碍。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AI对脱口秀行业没有价值。相反,AI可以成为脱口秀演员的有力助手,帮助他们分析观众喜好、提供创作灵感。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人机协作的场景:AI负责处理数据和提供素材,而人类艺术家则专注于创作和表演。这种协作模式不仅能提升创作效率,还能激发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正如李诞所说:“如果有一天AI真的能写出比我更好的段子,我第一个报名去给它写段子。”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或许正是未来人机协作的最好注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