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计算能力?——资深数学教师给出的建议值得收藏
如何培养初中生计算能力?——资深数学教师给出的建议值得收藏
对初中生而言,计算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项基础性能力,掌握好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对学生意义重大。不仅仅表现在能大幅提高数学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上,而且对学生除了数学以外的其他科目(如物理、化学等)成绩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物理化学的压轴题都是以计算能力为基础的。特别地,孩子升入高中之后,数、理、化各科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科的高强度的运算,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初中生所表现出来的计算能力水平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差,计算方法单板,运算过程欠缺,等等。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对“算理”理解不到位,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计算器过分依赖之外的原因,还有就是部分教师“教”不得法,学生“学”不得法。下面给出的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建议值得教师和家长收藏。
1.规范书写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针对考试,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讲清楚试题中每一题、每一步的评分标准,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把一道题解答完整,并认真批改,及时纠错;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中的书写过程,认为不过关的坚决要求重写,慢慢养成习惯,杜绝平时因时间不够而重答案轻过程的现象。
另外,学生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由此产生概念模糊或遗忘、混淆公式和法则,也会导致运算错误。所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也就是所谓“算理”)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2.熟记基本图形和基本数学思想,促进计算的简便和准确。
几何基本图形的掌握,有利于几何模式的识别。事实上,当学生学会运用基本图形思想进行计算后,会逐渐感受到辅助线的添加和解题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就会大幅提高,计算能力也会上升一个档次。
3.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系统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使学生形成与发展数学运算能力,除了理解、掌握有关概念、公式和法则外,还要进行科学系统的技能训练,它主要通过课内外的数学练习来进行。
(1)训练必须有序
运算技能的训练应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模仿练习阶段,此阶段教师所选的习题难度不要太高,变化不要太大,要求学生按照习得的步骤和法则进行运算;二是变式练习阶段,习题难度适当提高,形式有所变化;三是综合练习阶段,此时可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训练学生确定运算方向、灵活运用法则的能力。
(2)训练的时间和量必须适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以及运算能力,准确把握每一阶段的训练量,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练习后及时进入下个阶段的训练。
(3)练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
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错误进行原因诊断;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总之,计算能力是一种集算理、算法、计算、推理和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