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奇偶数教学法大揭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奇偶数教学法大揭秘!
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数的奇偶性》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这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教学背景与目标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 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这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具体教学方法包括:
- 列表法和画图法: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 观察、猜测、验证方法: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教学案例与实践
情境创设与问题引入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南方水乡的摆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小组合作与探究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来分析问题。例如:
摆渡次数 | 船所在的位置 |
---|---|
1 | 北岸 |
2 | 南岸 |
3 | 北岸 |
4 | 南岸 |
... | ... |
通过这样的列表,学生可以发现规律:奇数次停在北岸,偶数次停在南岸。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最初小船在北岸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奇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对,偶数次与初始位置相同。
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和正方形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探究:
- 猜测: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什么数?
- 验证: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偶数。
- 结论:偶数+偶数=偶数
学生自主探究方块中的奇数加奇数有什么规律。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有什么规律。通过探究得出:
- 奇数+奇数=偶数
- 奇数+偶数=奇数
巩固训练与应用
教师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完成数学书P15第(7)题。
- 皮皮和牛牛在练习打球呢,皮皮先来,打一次后到牛牛那,打第二次到皮皮这,那打到第20次时球在哪边?
- 15个苹果两个小朋友分,若每个小朋友都分得奇数,能分吗?为什么?
- 有三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每次翻转2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杯口全部朝下,为什么?
- 小明的爸爸是1路公共汽车的司机。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从牧羊场发车开往二马路,1个小时后又从二马路开往牧羊场。这样来回往返。 请问中午11:30小明要给爸爸送饭,应送到哪儿呢?
教学效果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奇偶数的规律,还提高了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反思与展望
这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和应用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数的奇偶性。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时缺乏方向性,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奇偶数的教学内容,如探索减法、乘法和除法中的奇偶性变化,以深化学生对数的奇偶性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奇偶数的规律,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