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在《封神演义》原著与哪吒系列电影中的异同
申公豹在《封神演义》原著与哪吒系列电影中的异同
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的经典反派角色,在哪吒系列电影中则被塑造成了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本文将从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背景设定等多个维度,对比分析申公豹在原著与电影中的异同,探讨电影对这一角色的创新性塑造。
相同点
元始天尊弟子身份:在《封神演义》原著以及哪吒系列电影中,申公豹均为元始天尊门下弟子。这一身份设定是他故事发展的重要基础,围绕此身份展开诸多情节。在《封神演义》里,他凭借此身份参与封神相关事宜;电影中他也因是元始天尊弟子,在仙界有一定地位,进而参与到灵珠、魔丸等关键事件当中。
与姜子牙对立关系:原著中申公豹与姜子牙立场相悖,他保成汤、扶纣王,四处游说他人与姜子牙为敌,助纣攻打西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偷走灵珠,导致哪吒成为魔童,与太乙真人(间接与姜子牙代表的正义一方)产生冲突,其行为也对以李靖一家和哪吒为代表的正义力量造成阻碍,形成对立局面 。
不同点
人物性格:《封神演义》中申公豹性格狂妄自大、心胸狭窄、敏感多疑且睚眦必报。如他飞头幻术被破后,就认为是姜子牙与南极仙翁合谋害他,还扬言要让西岐成血海,之后又不断蛊惑他人与姜子牙作对。而在哪吒系列电影中,他的性格更为复杂多面。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他是个极具野心和执念的人,因出身是豹子精而受歧视,对命运不公感到不满,为改变命运不择手段,展现出反抗的一面。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他的性格有了更多转变,不仅有忠诚、善良、有担当的一面,还极具智谋。他对敖光忠诚,坚守承诺;察觉到陈塘关危机时挺身而出保护李靖夫妇;面对难题能想出巧妙计策,如让哪吒参加升仙考试获取玉液琼浆 。
行为目的与经历:原著中申公豹主要是为了对抗姜子牙,维护商朝统治,他游说各方势力,挑起诸多争斗,最终被元始天尊罚去塞北海眼,封神时被封为 “东海分水将军”。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他偷走灵珠是为了报复元始天尊和太乙真人,想通过培养敖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改变自己在仙界不受重视的命运。《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他前期虽有反派行径,但后期逐渐转变,为保护家人和陈塘关,与邪恶势力对抗,不再只是为了个人私利 。
哪吒系列电影对申公豹人物塑造的创新
丰富人物背景与动机:电影深入挖掘申公豹的出身背景,将他设定为妖族出身,在仙界饱受歧视,这种独特的背景使得他的行为动机更加立体。他的野心和反抗不再是单纯的性格缺陷,而是源于长期被压迫和歧视的境遇,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他的行为逻辑,也为他的性格转变埋下伏笔 。
塑造性格的多面性:从最初的极具野心和执念,到后来展现出忠诚、善良、有担当、智谋等多种性格特点,申公豹不再是单一维度的反派形象。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他对家人的关爱,为保护陈塘关挺身而出,以及巧妙化解难题的智谋,都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充满人性光辉 。
增加喜剧元素:电影中为申公豹增添口吃的毛病,这一设定不仅为他的形象增添了滑稽和可笑的色彩,使紧张的剧情有了轻松诙谐的一面,还让观众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同情,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 。
申公豹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期间爆火并被同情赞扬的原因
人物形象的颠覆与共鸣:打破了以往影视作品中狭隘、邪恶的刻板印象,以全新的、复杂多面的形象出现。他的奋斗历程,如出身妖族却努力考入玉虚宫,在困境中不断拼搏,与当下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追求梦想、突破困境的状态相契合,引发观众共鸣 。
情感的触动:他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如对弟弟申小豹的温柔和关爱,把珍贵仙丹分给乡亲们;对朋友的忠诚,坚守对敖光的承诺,这些情感展现出他人性中温暖的一面,让观众感受到他的真实与可爱,从而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同情 。
剧情推动与角色魅力:在电影剧情发展中,他的行为和计策推动着故事的前进,如提出让哪吒参加升仙考试的办法,解决了关键难题。同时,他性格中的傲娇、直率以及强烈的反差感,都让他充满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