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重拳整治艾司唑仑滥用:21起案件27人被诉,多部门联动严打违法犯罪
云南重拳整治艾司唑仑滥用:21起案件27人被诉,多部门联动严打违法犯罪
近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省检察机关起诉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21件27人。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艾司唑仑等精神药品滥用问题的严峻形势。
滥用现状:触目惊心的数据
一项针对云南省1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共收集到28386份艾司唑仑处方。其中,超过40%的处方存在超适应症使用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一年内开具超过730mg的用量。更令人担忧的是,用药人群中还包括14岁以下儿童,最小使用者仅为3岁。
风险隐患:多科室滥用,监管存漏洞
研究显示,艾司唑仑的处方来源科室多达数十个,不仅限于精神科和神经科,还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眼科等。在综合医院中,74.68%的处方来自门诊和急诊科。这种多科室滥用现象,暴露出医院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重拳出击:多部门联动,严打违法犯罪
面对严峻形势,云南省检察机关迅速行动。省检察院印发《云南省检察机关打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违法犯罪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昆明市检察院则牵头五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在专项行动中,一起典型案件引起广泛关注。乡村医生施某强通过伪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医药公司购进大量艾司唑仑片等精神药品,并加价转卖给他人。最终,施某强因贩卖毒品罪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5万元。
成效初显:药品质量抽验,堵住源头漏洞
云南省食药监局持续开展药品质量抽验工作,对不合格药品坚决予以查处。在近期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中,包括维C银翘片、香砂养胃丸等11种药品因抽验不合格被通报,涉及多家制药企业。同时,监管部门还对公告中涉及的不合格药品开展跟踪抽验,确保问题药品不再流入市场。
全民参与:共筑药品安全防线
云南省此次专项行动不仅局限于执法层面,更注重全方位溯源治理。通过检察建议推动医疗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师、药师培训,规范麻精药品使用。同时,监管部门还积极向公众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药品滥用危害的认识。
艾司唑仑滥用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云南省此次专项行动,不仅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更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为构建安全用药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艾司唑仑滥用问题能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