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历史文化遗址:琼州古城与海口老街的千年记忆
海南历史文化遗址:琼州古城与海口老街的千年记忆
海南岛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琼州古城和海口老街作为海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见证了这座海岛千年的沧桑变迁。
琼州古城:千年府城的沧桑变迁
琼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海南岛上设立了珠崖、儋耳二郡,这标志着海南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此后,琼州古城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变迁,始终是海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宋代是琼州古城发展的重要时期。公元972年,崖州被撤销并入琼州,形成了“琼州”“崖州”南北呼应的格局。北宋熙宁年间,琼州的政治中心地位再次确立,琼山县治所迁至今天的海口府城地区,这一格局延续至今。
明清时期,琼州古城达到了鼎盛。明代,朝廷将琼州升级为琼州府,管辖崖州、儋州、万州。清代沿袭明代制度,琼州府一直是海南的行政中心。府城地区形成了“七井八巷十三街”的独特格局,每到佳节良宵,总有放烟火、猜灯谜等活动,是全岛最热闹繁华的地方。
如今的琼州古城虽然已不复往日辉煌,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历史遗迹。府城鼓楼、古城墙等遗址诉说着昔日的繁华。漫步在马鞍街、仁和坊等古巷中,还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的余韵。
海口老街:骑楼建筑里的南洋风情
与琼州古城的千年沧桑相比,海口老街的历史虽然稍显年轻,但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海口老街的核心是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分布在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路和解放路5条街区,占地面积8.05万平方米。
海口骑楼建筑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体现了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开放包容。骑楼大都高两三层,最高不过五层。立面分三段,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楼层,上段为女儿墙,为了商住两用,多半是“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建筑布局。建筑立面喜用支提窗和券窗,并以白色灰泥粉刷墙面,整体风格明显受南洋文化的影响。
这些骑楼建筑的形成与海南华侨有着密切关系。民国十三年(1924年),军阀邓本殷决定拆除海口所城,划路扩街,扩大城市规模。众多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带回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因此,海口骑楼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凝结着海南华侨的历史记忆。
2009年,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2024年,更是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展示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化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海南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琼州古城遗址被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一些重要历史建筑得到了修缮。海口骑楼老街也启动了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力求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功能,让老街焕发新的生机。
这些历史文化遗址不仅是海南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这些文化遗产将为海南增添更多文化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琼州古城与海口老街,一新一旧,一古一今,共同构成了海南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它们见证了海南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海南人民的历史记忆,也展现了海南文化的开放包容。走进这些历史文化遗址,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