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震撼之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震撼之美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9%E5%A1%9E%E8%85%B0%E9%BC%93/22353015
2.
http://www.sn.xinhuanet.com/20240314/c4cd1ecaf10d4c948bddb95711f06cc8/c.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9%E5%A1%9E%E8%85%B0%E9%BC%93/1240576
4.
https://www.sohu.com/a/855498715_121956422
5.
https://genwoxueyuwen.com/71370.html
6.
https://www.pinshiwen.com/wenfu/sanwen/201812281768.html
7.
http://m.xdxd.cn/show-article.php?classid=549&id=60339&style=0
8.
http://www.minwang.com.cn/mzwhzyk/663688/663692/685691/611990/index.html

《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中。这篇散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0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安塞腰鼓》创作于1986年,作者刘成章是当代著名作家,陕西延安人。他出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他的作品多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

刘成章创作《安塞腰鼓》的灵感来源于他对家乡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安塞腰鼓作为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不仅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涵。通过这篇散文,刘成章不仅展现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更传达了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以及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02

艺术特色与语言魅力

《安塞腰鼓》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结构安排:文章没有细致描绘一次演出的过程,而是精心选择片段来写。先写演出的场面,然后写鼓声,再写击鼓人,三个乐章都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作结,反复咏唱,充分表现了安塞腰鼓的雄阔、豪迈奔腾的艺术境界。

  2. 精妙的修辞手法:文章大量运用短句,加强力度。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全篇恰如一首优美的诗歌,节奏感很强。例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样的排比句式,既展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不仅实写安塞腰鼓的演出场面,还善于联想,把不同或相同艺术境界和安塞腰鼓相比照,既丰富文章的内容,也使读者得到美的陶冶。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样的联想,将安塞腰鼓的意境延伸到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空间。

03

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它不仅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象征。

  1. 历史传承:据专家考证,安塞腰鼓约起源于秦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腰鼓主要用于军事用途,如报警、助威、告急和庆贺。到了宋代,秧歌和腰鼓十分兴盛,发展成为民间娱乐活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安塞腰鼓在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的改造下,成为宣传新思想、鼓舞革命士气的重要艺术形式。

  2. 艺术特色: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其表演动作有小缠腰、大缠腰、缠腰过裆、马步跳跃等,方阵队形有“十字梅花”“双排灯”“九连环”“拜四方”等。伴奏乐器包括大鼓、大镶、小镰和唢呐等,服装道具则有腰鼓、鼓棒、花伞、彩绸等。

  3. 精神象征:安塞腰鼓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它那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从1951年10月安塞腰鼓手首次赴京参加国庆演出,到2009年国庆60周年千人腰鼓方阵舞过天安门,再到赴德国、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安塞腰鼓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展现了东方古老民族自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04

当代意义与文化价值

在当代社会,安塞腰鼓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陕北民俗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安塞腰鼓》这篇散文,读者可以感受到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体会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同时,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