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焦宾教你应对急性心肌梗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焦宾教你应对急性心肌梗死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0
来源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ca06136831ab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806756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242605
4.
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cardiovascular-disorders/coronary-artery-disease/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i
5.
http://www.rmhospital.com/article/id/3971.html
6.
https://wjw.shenyang.gov.cn/zwgk/fdzdgknr/ggws/202208/t20220803_3795601.html
7.
https://www.jzszxyy.com/jkkp/info_2113.html
8.
http://ahysxh.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2&id=1250
9.
https://www.ynlf.gov.cn/info/3132/48007.htm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first-aid/first-aid-heart-attack/basics/art-20056679

在寒冷的冬夜,56岁的张先生突然感到胸骨后剧烈疼痛,疼痛持续了近40分钟,还伴有冷汗和恶心。家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他们让张先生平卧休息,松解了衣领,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含服了一片硝酸甘油。由于处理得当,张先生在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最终转危为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对急性心肌梗死,及时识别症状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又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01

如何识别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被描述为“压榨感”或“紧缩感”,有时会放射到背部、左肩、上肢或咽喉部。疼痛通常持续30分钟以上,甚至数小时,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无法完全缓解。

除了胸痛,患者还可能伴有以下症状:

  • 呼吸困难
  • 冷汗
  • 恶心呕吐
  • 焦虑不安
  • 濒死感

值得注意的是,约20%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颈部紧缩感或不明原因的晕厥。

02

发生心肌梗死时的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停止活动,保持平卧:让患者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平卧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消耗。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腰带等束缚,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3. 及时用药:如果患者平时有冠心病史,可以考虑含服硝酸甘油。但需注意,如果患者血压偏低(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有低血压症状(如头晕、出冷汗),则不能使用硝酸甘油。

  4. 呼叫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告知患者症状和所处位置,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在等待期间,保持电话畅通,随时接听急救人员的指导。

  5. 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下半段,另一只手叠放在其上,保持手臂伸直,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深度为5-6厘米。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比例为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03

如何预防复发

心肌梗死后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二级预防,以降低再发风险。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2. 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再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5. 定期随访: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时识别症状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同时,积极预防复发同样重要。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些救命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