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AI大模型助你高效研学
中国科学院AI大模型助你高效研学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深圳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会上,来自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德鹏教授在主旨演讲中强调,AI大模型正成为推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AI赋能科研教学
在科研领域,AI大模型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成林研究员在培训会上分享了AI在自动化方向的发展现状。他指出,AI大模型不仅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还能通过跨学科融合,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例如,在生物信息学领域,AI大模型已经能够预测蛋白质结构,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支持。
智能文献管理
在文献管理方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大讯飞合作研发的科技文献垂直领域大模型——星火科研助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该系统基于海量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成果调研、论文研读和学术写作三大功能。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系统就能快速生成文献综述,帮助科研人员节省大量时间。这一创新应用在2023年荣获“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人工智能十大先锋应用案例”奖,成为科技文献领域AI应用的标杆。
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让更多教师掌握AI技术,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计划在2025年举办多期“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高级研修班。课程内容涵盖AI大模型的教学应用、科研工作辅助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教师系统掌握AI技术,创新教学方法。研修班将邀请中科院研究所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专家授课,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科研创新突破
在科研创新方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AI大模型的对地观测新范式。该系统能够整合多源遥感数据,实现更精准的地物感知。研究团队在《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多模态AI大模型能够充分挖掘遥感大数据的潜力,为解决对地观测应用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对地观测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代。
中国科学院在AI大模型应用方面的布局,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技术研发上,更体现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中。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实践,中科院正在为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推动AI技术在科研和教学中的深度应用。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科院将在未来继续引领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