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护航,让宝宝吃得更安全:一文读懂婴幼儿食品安全要点
国标护航,让宝宝吃得更安全:一文读懂婴幼儿食品安全要点
2023年2月22日,我国最新修订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国家安全标准》正式实施。这一系列标准包括适用于0-6个月龄婴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21)、适用于6-12个月龄婴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GB10766-2021),以及适用于12-36个月龄幼儿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21)。
新标准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修订或增加了产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充分保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营养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何判断婴幼儿食品是否安全?
宝爸宝妈们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使用工信部提供的“婴配乳粉追溯”服务,一分钟就能查询到奶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主要原料来源、原料合格证明、产品检验报告、企业诚信证书等信息。
婴幼儿食品安全的关键注意事项
适时引入固体食物:通常在4-6个月时,婴儿会开始表现出对固体食物的兴趣,如用嘴咬手或玩具、向前倾并张开嘴巴等。此时可以开始尝试添加辅食。
过敏原管理:在引入新食物时,每次只添加一种,并观察3-5天,注意是否有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生、树坚果、鸡蛋、牛奶制品、小麦、甲壳纲贝类、鱼类和大豆。
禁止食物清单:
- 1岁以下婴儿不能喝牛奶或吃蜂蜜
- 避免给婴儿食用可能导致窒息的食物,如热狗、大块的肉或奶酪、葡萄、生蔬菜或水果块
- 不要提供坚硬的食物,如坚果、爆米花和硬糖
- 避免过多果汁,每天限制在118毫升(4盎司)以内
- 自制婴儿食品注意事项:
- 避免给4个月以下的宝宝吃固体食物
- 不要给婴儿食用自制的菠菜、甜菜、胡萝卜、四季豆或南瓜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含过多的硝酸盐
- 确保食材新鲜,制作过程卫生
“儿童食品”真的值得买吗?
市面上很多标榜“儿童”的食品,如儿童酱油、儿童食用油等,价格往往比普通食品高出数倍,但营养价值却不一定更高。事实上,除了0-36个月婴幼儿的配方奶粉和辅食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外,其他所谓的“儿童食品”并没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选购时要特别注意:
- 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关注添加剂、糖和钠的含量
- 不要盲目相信“0蔗糖”“减盐”等宣传,要查看实际成分
- 理性消费,不要过分迷信所谓“儿童食品”的功效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选购指南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是针对患有特殊紊乱、疾病或医疗状况的婴儿设计的,如乳糖不耐受、蛋白质过敏、氨基酸代谢障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 确认产品名称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 查看产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 TY+4位年号+4位顺序号”
- 注意产品的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
总之,保障婴幼儿食品安全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辨别能力。通过了解国家标准、学会阅读食品标签、理性对待市场宣传,可以为宝宝选择更安全、更适合的食物。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他们多吃绿色自然的食物,少买单一的营养补品,通过多样化的饮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营养补充,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