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低波ETF成吸金大户!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红利低波ETF成吸金大户!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近期,市场首只百亿级红利低波ETF(512890)吸引了超12亿元资金净流入,成为A股市场的“吸金大户”。该ETF不仅规模突破了137亿元,基金份额也再创历史新高。红利低波策略通过高股息和低波动两大因子,在震荡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其长期有效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然而,布局红利低波策略时需注意其局限性,如牺牲了一定的进攻性等。随着经济基本面修复缓慢推进,红利低波策略的优势可能会随之减弱。
红利低波ETF缘何成为“吸金大户”?
2025年开年以来,红利低波ETF成为资金追捧的焦点。以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512890)为例,该基金近4天主力资金净流入达7547.49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与此同时,该基金最新成交量为3.40亿份,最新成交额达3.72亿元,均位居市场前列。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红利低波策略正在持续吸引资金流入。以泰康中证红利低波动ETF(560150)为例,该基金已连续11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净流入达4730.44万元,合计“吸金”1.89亿元,日均净流入达1717.89万元。截至2025年2月11日,该基金规模已达7.84亿元,份额达7.18亿份,均创近半年新高。
高股息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优势
红利低波策略之所以受到市场青睐,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双重优势。一方面,高股息率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低波动因子能够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尾部风险,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期的挑战。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趋势展望》指出,2025年政策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高股息策略的防御性优势更加凸显。中信证券表示,高股息资产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防御性,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阶段,金融行业(如银行和保险)以及公用事业(如电力、水务)等高股息板块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资金持续流入红利低波ETF,反映了市场对防御性资产的偏好,这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以下影响:
市场情绪稳定器:大量资金流入高股息、低波动的ETF,表明投资者对短期市场波动持谨慎态度。这种防御性投资行为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减少市场剧烈波动的可能性。
市场结构优化:资金流向优质蓝筹股,有利于优化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动市场向价值投资理念转变。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政策效果传导:在经济转型期,资金流向高股息资产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如果大量资金集中在防御性资产上,可能会影响政策刺激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
风险与展望
尽管红利低波策略具有诸多优势,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其潜在风险。雪球App作者Guard自由之路指出,红利低波ETF存在市场风险、股息风险、运作风险等多重风险。例如,市场整体下跌可能影响基金表现,成分股分红政策变化会影响基金收益,而ETF运作中可能出现跟踪误差等风险。
从政策面来看,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红利低波策略的相对优势。毕马威报告指出,2025年宏观经济将呈现多个主要趋势,包括消费温和复苏、制造业投资稳健增长等。如果经济复苏超预期,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回升,资金可能会重新流向高成长性资产,从而影响红利低波策略的表现。
结语
红利低波ETF近期成为市场“吸金大户”,反映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防御性资产的青睐。通过高股息和低波动两大因子,这类产品在震荡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然而,随着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投资者也需关注市场风格可能的切换,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