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教你如何做消防员的“心防员”
杨丽霞教你如何做消防员的“心防员”
“火焰蓝”是消防员的代名词,他们每天都在与火海、灾难赛跑,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这身蓝色制服下,消防员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据统计,消防员群体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高达39%,远高于普通人群。面对这样的职业挑战,如何帮助消防员守护“心防线”?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干部杨丽霞,用她的专业知识和爱心,为消防员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心理防线。
消防员的职业压力: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
消防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时刻处于高压状态。根据华中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消防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出警过程中的危险:火灾现场的高温、浓烟、噪音,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都对消防员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
团队关系压力:消防工作需要高度的团队协作,但同时也容易产生内部竞争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经济压力:虽然消防员的待遇在不断提高,但与高强度的工作相比,经济压力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职业发展压力:消防员的职业生涯往往较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个人发展,是一个普遍的困扰。
这些压力源相互交织,使得消防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挑战。研究显示,已婚消防员更可能感受到经济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而未婚消防员则可能面临更高的工作技能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消防员的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会逐渐增加,而团队关系带来的压力则会有所减轻。
心理健康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经常需要面对死亡、重伤等创伤性场景,这极易引发PTSD。澳大利亚一项针对现役和退役消防员的研究发现,现役消防员中PTSD的发病率为8%,而退休消防员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8%。更令人担忧的是,PTSD的发病率与创伤事件的暴露次数呈正相关,这意味着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消防员的心理健康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PTSD不仅影响消防员的个人生活,还会对其工作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患有PTSD的消防员可能会出现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社交退缩、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都会影响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阳光心理服务工作室”:守护消防员的“心防线”
面对这样的挑战,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成立了全省首个面向消防员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阳光心理服务工作室”。工作室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丽霞牵头,团队成员包括2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36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为数百名消防员提供了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他们不仅在重大任务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还定期为新入职的消防员提供心理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环境,缓解训练带来的压力。
在一次大型救援任务后,杨丽霞带领团队立即对参战指战员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屏幕画脱敏等方法,他们有效地降低了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率。一位参与救援的消防员表示:“杨老师的疏导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那些令人不安的画面,现在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心理干预:从预防到治疗的全方位支持
为了更好地守护消防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心理干预体系。他们为每位消防员建立了心理档案,记录其执行任务的情况和心理状态,便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工作室还定期开展心理训练,包括胆量训练、毅力训练等,以提升消防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工作室通过团体辅导、心理游戏等方式,帮助消防员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还特别注重新消防员的培训,通过“上方卡”等破冰游戏,帮助新队员快速融入团队,缓解训练带来的压力。
未来展望:建立专业心理服务队伍
尽管“阳光心理服务工作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全面守护消防员的心理健康,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力量。未来,应考虑在各级消防部门建立心理服务队伍,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同时,还需要完善心理干预机制,将心理评估纳入消防员的常规体检项目,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消防员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偏见,为消防员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工作环境。
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安全。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防线,让这些“火焰蓝”在守护他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