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岩浆氧逸度:揭秘地质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联
俯冲带岩浆氧逸度:揭秘地质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联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课题组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俯冲蛇纹岩对全球弧岩浆氧逸度的控制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俯冲带地质过程的理解,更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俯冲蛇纹岩:弧岩浆氧逸度的关键控制因素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全球俯冲带数据,发现氧逸度对弧岩浆中铜(Cu)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他们利用岩浆演化过程中Cu的富集/亏损程度(△Cu)作为岩浆氧逸度的指示指标,并采用实验岩石学获得的另一氧逸度指标——V/Yb(钒与镱的比值)。研究还利用硼同位素(δ11B)和B/Nb比值作为俯冲蛇纹岩的指示剂,探讨其与氧逸度指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指标在全球尺度上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俯冲蛇纹岩对弧岩浆氧逸度具有重要影响。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俯冲带地质过程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氧逸度与火山气体释放: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
氧逸度对火山气体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高氧逸度岩浆(如安山岩)中硫主要以SO₂形式存在,而低氧逸度岩浆(如洋中脊玄武岩)则以H₂S为主。SO₂释放量直接影响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冷却效应,因为SO₂在大气中会转化为硫酸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下降。
地质过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
研究还发现,全球原始弧岩浆的氧逸度并非均一,大陆弧岩浆可能比洋内弧岩浆具有更低的氧逸度。这种差异与俯冲板片的温度、角度和沟弧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陆弧下的俯冲板片年轻、温度高、俯冲角度小,且沟弧距离较远,导致蛇纹岩可能在板片俯冲过程的早期就释放了氧化性流体,对弧岩浆源区的氧化作用有限。
这种地质过程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大规模火山喷发释放的SO₂可以影响全球气候,而气候变化又可能通过影响板块运动和俯冲带活动,间接影响火山喷发的频率和强度。这种相互作用机制为研究地球系统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研究方向与启示
俯冲带岩浆氧逸度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地球深部物质循环、火山活动机制和资源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例如,地幔不均一性、俯冲沉积物输入、岩浆演化、地壳混染等过程均可能影响到弧岩浆的氧化还原状态,特别是在具有巨厚地壳的大陆弧,岩浆演化过程复杂,从火山岩获取的氧逸度数据能否有效代表原始岩浆的值,需要进一步探索。
这一研究不仅推动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深化,还为资源勘探、灾害预警和地球系统科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