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字经》里的历史人物:孟母、窦燕山、黄香和孔融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字经》里的历史人物:孟母、窦燕山、黄香和孔融的故事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6%AF%8D%E4%B8%89%E8%BF%81/826039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A%A6%E7%87%95%E5%B1%B1%E6%95%99%E5%AD%90%E6%9C%89%E6%96%B9/14447562
3.
https://www.sohu.com/a/467732749_121119268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F%E6%AF%8D%E4%B8%89%E8%BF%81%E4%B9%8B%E6%84%9F%E6%83%B3/15766838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3%E9%A6%99%E6%B8%A9%E5%B8%AD/7602563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4%E8%9E%8D%E8%AE%A9%E6%A2%A8/753116
7.
http://classweb.loxa.edu.tw/jsn9100/data1/story/088.htm
8.
https://www.ht.org.tw/religion1622.htm
9.
https://www.jnzx.gov.cn/folder325/folder329/folder336/2017-10-27/78614.html
10.
https://dzx.tit.edu.cn/info/1015/1677.htm
11.
https://www.sanzijing.org/4.html
12.
http://www.dfg.cn/gb/jtjy/zhhchj/4-dysh.htm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启蒙读物,其中蕴含的历史人物故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选题聚焦于孟母、窦燕山、黄香和孔融这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教育智慧、家庭教育、孝道精神和谦让美德。这些故事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01

孟母:择邻而居的教育智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三字经》中的经典名句,讲述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

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无论是选择居住环境,还是挑选学校,父母都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孟母的教育智慧,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02

窦燕山:教子有方的家庭教育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句《三字经》中的名句,讲述的是五代后晋时期窦禹钧教子有方的故事。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 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窦燕山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氛围,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窦燕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当代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3

黄香:温席扇枕的孝道精神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三字经》中的名句,讲述的是东汉时期黄香的孝道故事。黄香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悲痛万分,日夜思念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他每天抢着做家务,让父亲有更多时间休息。

夏天天气炎热,蚊子又多,黄香怕父亲热得睡不着,又会被蚊子叮咬,常常在他父亲就寢前,拿扇子把父亲用的枕頭和席子扇涼,把蚊子趕跑,然後請父親去睡。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怕他父親受凍,就先躺在冰冷的床鋪,用自己的體溫來暖父親用的被窩和褥子,然後請父親上床。

他的孝行很快传遍京城,人们称赞他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江夏太守刘护听说后,上奏朝廷表彰黄香的孝行。后来,黄香因品学兼优,被推举为孝廉,担任了尚书令、太守等高官,深受百姓爱戴。

黄香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在当今社会,孝道精神依然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黄香的孝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孝道教育的典范。

04

孔融:梨虽小而让大的谦让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这句《三字经》中的名句,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孔融的谦让故事。孔融四岁时,和家族中各位兄长一起吃梨,自己直接挑了一个最小的梨。长辈们就问他什么原因,孔融回答:“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他这句话不仅引发孔氏一门的惊喜,更成为古代君子谦让的经典。

孔融的谦让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谦让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孔融的故事告诉我们,谦让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美德,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字经》中的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当代人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孟母的教育智慧、窦燕山的家庭教育理念、黄香的孝道精神以及孔融的谦让美德,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在当今社会,这些传统美德依然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