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老年人、宝妈和打工人如何应对?
碎片化睡眠:老年人、宝妈和打工人如何应对?
碎片化睡眠:你真的了解吗?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睡眠问题,其中碎片化睡眠尤为常见。碎片化睡眠,顾名思义,就是指夜间睡眠过程中频繁醒来,导致睡眠断断续续。这种睡眠模式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长期下来还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老年人:为什么总是睡不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大不如前。他们常常在夜间频繁醒来,睡眠变得断断续续。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与大脑中一种名为下丘脑泌素(Hcrt)的神经元活动增强有关。
斯坦福大学Luis de Lecea实验室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Hcrt神经元的活动会变得更加频繁,导致睡眠-觉醒转换次数增加。具体来说,年老小鼠的Hcrt神经元放电活动更为频繁,使得睡眠片段持续时间变短,从而产生睡眠碎片化现象。
宝妈:如何应对宝宝带来的睡眠困扰?
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产后睡眠质量下降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宝宝的降临虽然带来了喜悦,但也带来了不少睡眠困扰。产后妈妈睡眠质量差,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 产后伤口、乳腺疼痛等生理不适
- 宝宝不分昼夜的哭闹
- 频繁的夜间喂奶
- 传统月子期间的饮食安排
- 家人探访带来的噪音干扰
- 产后激素变化引起的情绪波动
面对这些挑战,新手妈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跟着宝宝休息:当宝宝睡觉时,不要管什么时间,如果新妈妈感觉疲劳,都可以躺下来休息。不要小看这些短短的休息时间,它也能让你保持充足的精力。
睡前做轻松活动:在睡前的半小时里,不要忙碌着给宝宝准备这个,准备那个,新妈妈要知道,自己没有充足的睡眠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没有健康又怎么能好好照顾宝宝呢。所以,睡前半小时里做点轻松的事情,譬如看看书、听听音乐、给自己做做按摩、敷一片面膜,这都是可以使身心放松的方法,而且更利于睡眠。
让丈夫分担责任:让丈夫分担夜里喂奶的责任,如果你是喂母乳的话虽然有点困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你可以借助吸乳器以便丈夫可以在半夜分担喂奶的责任。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的话,你可以让丈夫在孩子只是需要抚慰的时候去照看孩子。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睡眠,而且还能提高睡眠质量。睡前的锻炼时间是睡前3小时左右,这既不会使人太过兴奋,又能使人安然入睡。另外,应保证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这样才会有效果。
理疗舒缓:产后妈妈的身体疲惫虚弱,身体器官和机体更容易劳损,出了月子后,如果能够及时对身体进行经络的疏通,可以有效预防月子病,改善宝妈体质,更好地改善、提升睡眠质量。
打工人:夜班族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需要上夜班的上班族来说,碎片化睡眠是一个常见的困扰。由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他们往往难以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下是一些针对夜班族的睡眠改善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尽量保持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促进深睡眠。
改变睡前习惯: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也不要在睡前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料或食用辛辣食物。
改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周围环境嘈杂,以及空气过于干燥、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调暗房间灯光,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避免光线干扰。
缓解压力焦虑:学会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可进行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对改善睡眠也有帮助。
尝试睡前运动:最近《英国医学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晚上进行碎片化、短时间的“轻量型”阻力训练——深蹲、提踵、提膝展髋,可以使当晚的睡眠时间延长近30分钟。
碎片化睡眠的危害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长期的碎片化睡眠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碎片化睡眠会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引发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内分泌系统:碎片化睡眠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使机体代谢发生紊乱,包括糖代谢的异常,可能引发高血糖或高血脂等问题。
免疫系统:长期的睡眠碎片化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增加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风险。
心理健康: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睡眠不足还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它被视为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的一个风险因素。
认知功能:碎片化睡眠会导致人们出现白天嗜睡、记忆力与注意力下降、海马体缩小、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加强户外运动:白天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晚上的睡眠质量很有帮助。专家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规律作息:尽量保持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促进深睡眠。
改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周围环境嘈杂,以及空气过于干燥、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调暗房间灯光,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避免光线干扰。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孙伟建议,睡前一小时内尽量不要看手机,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合理饮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孙金梅建议,日常还是要鼓励丰富的均衡的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B族维生素,均衡饮食更重要。
学会放松:睡前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泡脚等,帮助身心放松,更容易入睡。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出现碎片化睡眠,不妨从上述建议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记住,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迎接每一个充满活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