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兼职体育教师的“逆袭”之路
苏州高新区:兼职体育教师的“逆袭”之路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卓越教师。在此背景下,苏州高新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创新性地开展兼职体育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兼职体育教师队伍。
创新培养模式:四大举措并举
苏州高新区在兼职体育教师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创新举措:
1. 优选师资,激发兴趣
高新区首先从区内各学校选拔对体育有兴趣且具备一定体育素养的教师担任兼职体育教师。这些教师来自数学、语文等不同学科,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都对体育教学充满热情。通过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体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针对兼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背景的问题,高新区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了一系列体育教学微课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动作示范、教学案例分析等内容,为兼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参考。
3. 强化团队合作,实施“传帮带”工程
高新区注重发挥专职体育教师的引领作用,建立了“传帮带”机制。每位专职体育教师负责指导若干名兼职体育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帮助兼职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4. 统一考核标准,确保教学质量
为保证体育教学质量,高新区制定了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实施效果: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通过系统的培养和培训,许多兼职体育教师已经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能够胜任体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一位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在参加兼职体育教师培训后感慨道:“虽然累,虽然乏,但累并快乐着。在活动交流中,高新区教研室为兼职老师推广了‘体育教师公众号’,解决了我们的专业知识问题,从此不再困乏。”
成功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苏州高新区的兼职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为解决体育教师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潜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专业短板,发挥团队协作优势提升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升的双赢局面。
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体育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培养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背景下,苏州高新区的探索无疑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