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分层分段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分层分段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pmddw.com/artcle_detail_442465_1.aspx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分层开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它具有安全性高、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期等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层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包括适用范围、施工准备、工艺流程、质量标准、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分层开挖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这是因为其具有如下优点:

  1. 安全性:分层开挖可以减小土方坍塌的可能性,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 保证质量:可以让工人对不同深度的土层进行仔细的观察、检测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稳定性;
  3. 加快工期:可以提高开挖效率和施工速度,避免一次性开挖造成土方堆放和清运难度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后续工序的施工提供更好的条件。

下面就带大家详细了解分层开挖施工工艺流程,一起学习下吧!

适用范围

适合于大型基坑,将边坡深度分为多个层次多个区段同时进行开挖,软土地基开挖厚度控制在2m内。

施工准备

  1. 主要机具
  • 主要机械:挖机、卡车、汽车吊等;
  • 检测设备:全站仪、GPS、水准仪。
  1. 作业条件
  • 施工现场“三通一平”;
  • 挖机、卡车等施工机械就位。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第一层土方开挖→重复以上开挖步骤、第四层土方开挖→坑底排水沟施工。

  1. 施工准备
    基坑开挖前,观测人员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范围。
    基坑内边线及放坡线放样完成,沿坡顶线一圈设置贯通排水沟。在排水沟与基坑之间搭设围挡,并做好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第一层土方开挖
    第一层土方开挖,投入3台大挖机进行施工,挖机自西向东分三段开挖土方,本次开挖深度2m,基坑边缘采取1:1坡比进行放坡。

  3. 重复以上开挖步骤、第四层土方开挖
    重复第一层土方开挖步骤直到挖至坑底面以上30cm,然后进行人工挖掘,观测人员全程监管,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一旦超挖,不得回填土,可在底板垫层浇筑时找回。

  4. 坑底排水沟施工
    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沿坑底一周人工挖一条贯通排水沟,并在基坑四个角落设置集水井,方便后续的基坑排水。

  5. 冬、雨季施工
    不宜在雨季施工,降水期间应做好排水工作。

质量标准

表1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质量通病

1. 场地积水

  • 现象描述
    场地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 原因分析
    ①场地平整面积较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
    ②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1%-2‰)。
    ③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

  • 预防措施
    ①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沟通畅),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
    ②如果施工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③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 处理办法
    ①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距0.4m以外,场地的四周或四角每隔20—40m应设1口集水井)。
    ②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现场以外沟道内。
    ③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

2. 超挖

  • 现象描述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 原因分析
    ①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②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③测量放线错误。

  • 预防措施
    ①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
    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3. 基底产生扰动土

  • 现象描述
    基坑开挖后,地基不平,使局部或全部地基面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 原因分析
    ①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②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 预防措施
    ①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②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③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 挖土边坡塌方

  • 现象描述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 原因分析
    ①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②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③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④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 预防措施
    ①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
    ②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 处理办法
    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推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5. 基坑泡水

  • 现象描述
    基坑被水浸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 原因分析
    ①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②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③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 预防措施
    ①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②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距0.4m以外,场地的四周或四角每隔20—40m应设1口集水井)。

分层分段开挖是目前施工现场使用最广泛的土方开挖工艺之一,是每个从事建筑的土木从业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虽然其简单易行,但关乎到基坑施工和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所以需要我们对其足够重视,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隐患和危险源,并加以规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