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2025年的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2025年的新增长引擎
2024年,低空经济创造了一系列高光时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330余个城市加速5G-A商用进程打造低空通信网络,无人机飞行时长超2500小时,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全球首条跨海医疗物资运输无人机航线……这些成就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涵盖了通用航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研发制造,以及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低空多元应用等多个环节,涉及物流、交通、应急、植保、测绘等多个应用场景。
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双重推动
2024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这是中国首次设立专门机构统筹低空经济发展,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据统计,2025年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例如,北京计划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完善首批10个育新基地功能;上海将有序推进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内蒙古筹建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重点发展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低空多元应用三大领域。
- 技术进步:5G-A网络和关键技术创新
5G-A网络的加速商用为低空经济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截至2024年底,已有330余个城市完成5G-A网络部署。2025年,基础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扩大5G-A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电信将打造8大5G-A核心能力,中国移动计划推出十大典型低空场景,中国联通将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电池电机技术和低空航行系统是当前研发重点。目前成熟的eVTOL电池能量密度为285Wh/kg,而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eVTOL至少需要达到400Wh/kg。航空电机则需要在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轻量化、低噪声、高可靠性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低空航行系统则需要整合城市空管信息系统、空域管理辅助系统、飞行服务站系统、城市立体交通网等多领域资源,实现低空资源高效配置。
- 市场需求:各行业应用需求旺盛
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通用航空企业达到744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226架,通用机场470个;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无人机飞行时长达到2544.9万小时,同比增长15.3%。这些数据反映了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市场活力。
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展望
- 传统领域持续发展
在物流运输领域,顺丰速运已在珠三角地区部署“丰翼无人机”,日均完成山区、海岛配送5000余单,运输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60%。大疆农业无人机在新疆棉田实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全流程自动化,每亩农药使用量减少30%,人力成本下降85%。
- 新兴领域加速拓展
低空通勤和空中旅游是低空经济的新兴应用场景。峰飞航空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V2000CG已在央视春晚中亮相,并在重庆“两江四岸”上空飞行。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完成武汉分会场的“七机联飞”及零点倒计时前广州塔旁的“双机共舞”。
- 区域特色发展
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内蒙古重点发展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低空多元应用三大领域,计划打造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和赤通锡低空应用集聚区。上海则聚焦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和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推进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
低空经济的未来展望
根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随着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基础设施稳步建设、多元场景商用落地,低空经济将在2025年迈上新台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多重驱动下,低空经济必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