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智能快递柜成高效取件神器?
双十一后,智能快递柜成高效取件神器?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快递业务量迎来井喷。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双十一启动后的10月21日至23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约为19.20亿件,同比增长48.7%。面对如此庞大的快递量,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的重要解决方案,其使用情况备受关注。
智能快递柜的双十一挑战
在双十一期间,智能快递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据多家快递公司反映,现有智能快递柜远远无法满足快递旺季的存放需求。一位快递员表示:“每个网点一天的派送量上万件,根本忙不过来,而且设备迟钝、出差错的情况时有发生,预计双11期间末端配送会出现一轮混乱。”
更令人担忧的是,智能快递柜的服务质量也令人堪忧。有用户反映,快递员未经询问便直接将快件放入快递柜,甚至有快递柜公司因网络问题无法及时发送取件短信。此外,部分快递柜悄然缩短免费存放时长,有的从24小时调整到20小时,有的甚至缩短至18小时,变相向用户收取超时保管费用。
快递柜使用现状: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智能快递柜行业已形成以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第三方运营商为主的三方格局。以丰巢为例,截至2024年5月,其快递柜数量已增至33.02万台,覆盖全国31个省份约20.9万个社区。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方面,快递柜企业面临盈利压力。据统计,快递柜企业向快递员每单收取0.2元至0.5元的费用,而快递员每派一个件的收入仅为0.7元至0.9元。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快递柜企业开始适当撤除、裁并柜机,导致使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快递柜的运营成本持续上涨,包括水、电、场地费用,以及设备维修升级等开支,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未来发展方向:创新与改进并重
面对当前的挑战,智能快递柜行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一方面,企业需要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探索被各方接受的盈利模式。例如,通过柜体广告投放、电商合作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比如在手机应用或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是否放入快递柜的询问功能,减少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车、无人机等新型配送方式正在兴起。中通快递已上线智驾无人车运营平台,监管在用无人车超过300辆,实际运行里程数突破140万公里。菜鸟集团也在积极研发无人车项目,不仅是为了应对快递高峰期,更是着眼于其在日常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结语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智能快递柜在物流末端配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5G通信技术、物联网、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快递柜有望实现更多功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未来,智能快递柜与无人车、无人机等新型配送方式的协同作战,或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