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职场环境,抑郁风险增加三倍
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职场环境,抑郁风险增加三倍
近来新闻媒体上接连报道多起职场霸凌的事件,常见的霸凌行为包括揶揄嘲笑、言语恐吓、咆哮、贬低羞辱或孤立等,职场霸凌会带来身心方面的伤害。被霸凌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自责、失眠、容易产生较多负面情绪与想法,进而影响其工作表现及日常生活。
图/pexels
一篇2021年6月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的研究指出,在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的公司工作的全职员工,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三倍。
该研究由南澳大学的心理社会安全气候观测平台主导,该平台是全球首个专注于职场心理健康与安全的研究平台。研究对象为1084名全职的澳大利亚人,来自广泛的行业和职业,61%为男性,平均年龄47岁。研究发现,虽然长时间工作是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的危险因素,但不良的管理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另外虽然热情和忠诚的员工受到重视,但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导致抑郁症。若工作场所很少关注男性的心理健康,他们也更有可能变得抑郁。
另一篇发表在《欧洲工作与组织心理学期刊》的论文指出,低心理社会安全氛围(PSC-用于描述保护工作者心理健康和安全的管理实务、沟通和参与系统)是职场霸凌和情绪倦怠的重要预测因素。工作单位中的霸凌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产生负面影响,对施暴者和目睹这种行为的团队成员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遭遇职场霸凌时的应对方法
卫生福利部嘉南疗养院临床心理师杜家兴表示,遇到霸凌时可能会有些不知所措,可透过些方法来应对,有效地寻求帮助及改善自己的处境:
- 首先,可先厘清自己遭受哪些霸凌行为;
- 其次,立刻向值得信任的人倾诉,获得支持及建议;
- 接着,详细记录下每次霸凌发生的情况;
- 最后,了解相关资源,如职场内部的申诉管道、人资部门或寻找外部专业机构(心理咨询或法律援助)。
杜家兴建议被霸凌的员工寻求协助后,可考虑转职到更健康的工作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我照顾保持正向思维,专注于未来可能性,而非过去伤痛。
他提醒,职场上男性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在社会中常被期待要坚强、压抑情绪,难以表达自己的压力及向外求助,转而由行为变化、身体症状、逃避工作等方式应对压力。杜家兴建议,担任主管阶层者应以尊重和同理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困扰及需求,避免批判或轻视,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休闲活动或兴趣,培养纾压方式,提升心理健康。
如何帮助遭遇职场霸凌的同事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看到同事正遭受到职场霸凌,想协助但害怕不敢正面挺身而出的话,可以先默默收集证据,像是录音或条列式记录霸凌行为,事件被揭发时可出面作证;如在开会的场合同事被严重斥责或无礼怒斥,可当下提出其他议题或想法转移被怒斥的焦点;再者写匿名检举信来遏止霸凌的行,寄一次后没什麼回應的话,不妨多寄幾次,檢舉信仍有一定的功效。除了實體行為的協助外,更重要的是给予被霸凌者支持、陪伴与倾听。
叶雅馨提醒,霸凌行为跟霸凌者本身的个性、不尊重的態度有很直接的关系,如在职场上发生往往来自上对下关系,企业组织应预防这个行为,像是列入工作准则,对员工多点包容,允许可能犯错,避免指责文化,多聆听员工不同的声音,甚至设立申诉专线提供检举等。
叶雅馨提醒,职场霸凌不仅造成员工身心不适,还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上升等,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建议企业主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同时,将员工的心理健康视为首要任务,创造一个正向与友善的工作环境。
本文原文来自董氏基金会心理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