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红袍非红茶,铁观音非绿茶?
为什么说大红袍非红茶,铁观音非绿茶?
在中国茶文化中,大红袍和铁观音是两种非常著名的茶叶。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红袍并不属于红茶,铁观音也不属于绿茶。那么,它们究竟属于哪一类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中国茶叶的分类方法较多,可以按照产区、季节、销路和制作工艺来分类,目前被国内外茶界人士普遍接受的“六大茶类”的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方式,是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的:
根据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参照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含量的次序,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6大类。
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创制时称为“乌茶”,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按照加工的方法与出品的茶形,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小种红茶
是最古老的红茶,其它的红茶都是从它这里演变出来的,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产于武夷山地区 1000 米以上的高山,如今那里已经实行了“原产地保护”。
工夫红茶
分为祁门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湖红工夫、宁红工夫、川红工夫、宜红工夫、越红工夫、浮梁工夫、湘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铁观音红茶、粤红工夫。
红碎茶
又叫CTC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茶品。红碎茶绝非普通红茶的碎末,而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将条形茶切成段细的碎茶而成,故命名为红碎茶。产地分布较为广泛,在我国云南、广东、海南等地都有种植,主要对外出口;大吉岭、阿萨姆、肯尼亚等地也多产的是红碎茶。
绿茶
尽管绿茶产品种类很多,加工方式也千变万化,但其加工基本原理一致。绿茶加工工序:杀青——揉捻——干燥。
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活性,抑制多酚类化合物在酶促作用下氧化,以避免产生红梗红叶,保持清汤绿叶的品质特色。
在一般情况下,绿茶的品质在杀青工序中已基本形成,以后的工序只不过在杀青的基础上进行造型、蒸发水分、发展香气。因此,杀青工序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基础。
其品质特征为:清汤、绿叶,俗称三绿,即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根据杀青和干燥方法,将绿茶分为四种:
炒青绿茶,名优代表如碧螺春、蒙顶甘露、都匀毛尖等;
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名优代表如黄山毛峰、顾诸紫笋、峨眉毛峰等;
晒青绿茶,利用日光进行干燥,如滇青、黔青、桂青、鄂青等;
蒸青绿茶,如恩施玉露、日式煎茶、抹茶等。
绿茶的口感特征:入口有微苦涩感,很快转为浓烈、醇爽、醇和、平和等滋味,有收敛性、回味爽快回甘。
绿茶性寒,合适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天热、心躁之时品饮,给人清凉快新之感。
而大红袍和铁观音都是乌龙茶。按照六大茶类分类法,大红袍属于乌龙茶,铁观音也是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