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教与截教为何会斗的你死我活?原来是跟元始天尊脱不了干系!
阐教与截教为何会斗的你死我活?原来是跟元始天尊脱不了干系!
《封神演义》作为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其中阐教与截教的对立斗争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两派为何会斗得你死我活?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这场惊心动魄的仙界之争。
《封神演义》讲的其实是以商周大战为幌子的阐教与截教之间的矛盾斗争,那么,身为斗争双方,这两大教派究竟是怎么回事、两者又因何而斗呢?
阐截二教的祖师爷同是鸿钧老祖。鸿钧一共收了三个徒弟,二徒弟元始天尊创立了阐教,三徒弟通天教主开创了截教,大徒弟老子什么教都没创,不过或许是因为太无聊了,所以经常帮着二师弟欺负小师弟,也算是阐教的重要股东。这两个教派,同属于仙人一组,但在立教的主导思想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阐教不仅在意门人自身的素质,还心忧天下,注重社会道德伦理的维护,因此,它主张精英式教育。阐教认为,所有修仙的道人都应该有个正统的出身,这才能保证仙人血统的纯洁性,于是收徒非常地不随便,每次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选拔,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第一代正牌弟子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二个。截教教主就没那么有社会责任感,他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主张平民教育。在他眼里,万物皆是有资格得道成仙的,所以教派创立以来,人也收,畜生也收,物件也收,只要有修炼的诚心和毅力,截教随时为他们敞开大门。因此,截教的徒众势必要比阐教多,有万仙之称。
通天如此扩大规模,势必使得修仙界变得鱼龙混杂,这极大不利于保证这一群体的整体实力和外在声誉,于是元始天尊等人当然不高兴。元始等人不比通天具有开放性思想,而是比较保守,骨子里又傲气,不太能够接受超越自己原本经验的事情的存在。这样的不满长期堆积,再加上仙人内部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元始等人势必要开始想办法打击通天,来维护仙族长久以来的稳定。就这样,这两派之间的斗争以签押封神榜的形式开始了,并最终以截教的全线惨败、几近灭教结束。
那么,取得了最终胜利的阐教究竟是何面目呢?
先从它的组织结构说起吧。这个教派的大本营在玉虚宫,老大元始在这里坐镇,顺便清闲度日。作为权利核心,他身边有个侍从南极仙翁。南极虽说只是一个下人身份,但是由于长期接触权利中心,难免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教中的实际地位要比正牌弟子十二仙高一点,而且人缘颇好,到哪里都吃得开。昆仑十二金仙是元始的正牌门人,顾名思义,共有十二个人,每人都是得道高人,分居各地、各自收徒。
在这十二位仙人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一个是云中子,另一个是燃灯道人。前者实力也很强大,与十二仙不分伯仲,但却未在十二门人之列。后者实力非凡,拥有厉害法宝,见多识广,在教内辈分也高,别人见了他都要尊称一声“老师”,有他在时十二仙也唯他马首是瞻。燃灯在教内其实相当于老大的副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实际的战斗力也并不是那么强,法宝虽然给力但主动性不是那么强。后来的时候,燃灯道人作为不可多得的人才被西方教挖走了,还做了佛祖。
十二个正牌门人中,也有三个投入了西方教门下,不过他们本身在教内的地位要比燃灯低,所以没做成佛祖,做了三个比较重要的菩萨。阐教上层虽然人少,但辈分还是比较乱的,例如,元始在十二门人之余还收了不少弟子,封神的主考官姜子牙就是其中一个。燃灯的身份也没有明晰,说他是元始的弟子吧,又被元始的其他弟子叫做老师,因此,后世许多小说根据这一点将燃灯写成元始的同窗。
阐教的一代教主和二代那十二个弟子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因此第三代弟子中能人辈出。哪吒,战争中的先行官,做事积极,勇猛过人,手中法宝众多,财大气粗。杨戬,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手中的法宝就不必说了,一身的法术总是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而且情商智商总是在线上,经常为西岐阵营拉来许多外援,献计也总能献到点子上去。韦护、雷震子等也都能力超群,总的来说这二代弟子质量很不错,大大增强了阐教在阐截之争中的胜算。
当然了,以上都是封神作者在民间传说基础上的杜撰。其实,我国历史上并没有发现记载这两个教派的史料。作者在取名字的时候应该是用了“阐”和“截”的意义。阐,意为阐发,算是立,而截,意味着截取,算是破。这二教的水火不容之势在名字上就早已体现完全了,难怪后来斗得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