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战时期日军伙食揭秘:从饼干到人肉的残酷现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战时期日军伙食揭秘:从饼干到人肉的残酷现实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7BEABU05566E2R.html

在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伙食状况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从最初的饼干和干松鱼,到后来的标准化伙食配给,日军的伙食制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后勤保障能力的不足逐渐显现,导致士兵的伙食状况每况愈下。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日军的伙食情况,包括其口粮标准、后勤保障能力以及在战争后期的伙食状况。


图1:日军采购的硬饼干,日语叫做“重烧面包”

从低端到一般:日军单兵伙食演化史

明治十年(1877年)在征讨叛乱的熊本镇台的“西南战争”中,日本陆军首次从采购牛肉罐头开始发展出士兵“携带口粮”。当时,日本陆军的口粮包括六块饼干和一块干松鱼。这里所说的饼干是指用面粉、水和盐烤成的英式硬饼干,这种饼干非常坚硬,吃的时候要抹上融化的黄油、或者放在汤里泡软,才容易入嘴消化。


图2:日军的口粮配给标准

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日本进行陆军改制,将“镇台”改为“师团”的。在这次改制过程中,日军后勤补给系统也进行了改进,并设立了兵站制度。在和平时期,陆军的粮秣发放依据1890年颁布的《陆军给与令》执行,战时则按照《战时给与规则》执行。

1938年4月15日,日本陆军发布了《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对军人在口粮定量标准进行了修正。日本军方根据近一年以来在中国的实际作战经验,提高了日军士兵伙食和肉类的定量标准,如此制定了日军之后7年多的标准伙食。日军基本伙食定量(驻地伙食):精米660克(约等于13两)、精麦210克(约等于4两)、鲜肉210克、蔬菜600克、泽庵60克、酱油0.08升、味增75克、盐5克、砂糖20克、茶叶3克、清酒若干。

低劣的后勤保障能力

虽然日军制定了很多不错的单兵伙食规定,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其本身资源的匮乏和后勤保障能力的低下,就凸现出来。

前些年东史郎日记曾在中国轰动一时,这本日记记载了很多侵华日军的行动、饮食等方面的细节。其中很多地方说到,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就士兵自带的口粮过日子,然后就开始节食减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约0.18升),菜就是咸菜什么的,一点奶糖都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动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队到后方休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能按军部标准发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队就地”征发粮食,实际就是抢劫“。

另据日军下级军官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回忆:每次部队转移驻地的时候,一般只带上5左右天的口粮,假如5天内不能到驻地的话,那么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排人进入丛林猎杀或采集野果充饥,并且在第三天开始减少口粮配给;而且里面也写到,如果部队是开赴前线的话,那么会把驻地的牲口带上,用来提供肉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发生杀吃战俘,甚至是自己战友的事。这也对照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日军吃人肉的事情真实发生过。

能拿香蕉来填饱肚子,对于战争后期的日本兵来说,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当然,日本兵伙食再差,也要比浴血奋战的绝大多数中国军队的伙食好得多。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基层士兵吃不好,并不影响高级军官享受美味佳肴啊。

二战时期,日军的暴行招致所有有良知的人的反感和抵制。在日军诸多的暴行中,吃人肉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日军在菲律宾战斗上演了诸多吃人肉的可怕情形,他们甚至吃掉自己的战友。再如在1943年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日军丧失了给养,将美军和澳大利亚战俘杀死后,切其肝脏和肉吃。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