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京剧成为国粹的第一大功臣的轶事6则
慈禧是京剧成为国粹的第一大功臣的轶事6则
为什么京剧今天能成为国粹?这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不仅将京剧作为教科书来学习,更通过赏赐和宠爱提升了艺人的地位,推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六个具体事例,展现了慈禧太后在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
慈禧的京剧“教科书”
让我们从小事说起,首先慈禧为什么如此喜爱京剧?我们知道,慈禧年轻时被称为兰儿,叶赫那拉氏,16岁进宫。
她在家中学过一些私塾,但不足以应对宫中的复杂环境。后来,她通过热河政变,垂帘听政,26岁时登上权力高峰,当时她的亲生儿子同治帝还年幼。
慈禧将京剧当作教科书,比如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尔虞我诈、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围魏救赵等阴谋策略,很多都是从京剧中学到的。
她观看《连环套》、《定军山》、《失空斩》等戏时,会将其当作教科书来研究,从中汲取中国古人的权谋智慧。慈禧不仅将京剧当作教科书,还在后宫将其当作解闷的方式。
慈禧对京剧的理解达到了何种程度呢?有句话说得好:“挑眼儿都挑对地方。”意思是她指出京剧的不足之处时,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信服。
上有所好下必奉之
我们可以看看她对京剧的理解有多深。当年老生界有两位头牌角儿,一位是汪桂芬,另一位是谭鑫培,两人曾一同进宫表演。
演出结束后,慈禧评价道:“有汪桂芬在,这金福就差了一筹。”金福是谁呢?谭鑫培,因为“鑫”字有三个金,而“福”字则是讨好的词。
说金福差了一筹,意味着她认为汪桂芬在唱腔等方面比谭鑫培更胜一筹。后来谭鑫培私下也承认,老佛爷说得对。这可不是当面恭维,而是背后与同行讨论时的真实看法。
有一位武生泰斗杨小楼,慈禧评价说:“扮相、唱腔都好,但与金福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结果杨小楼下来后,带着礼品和银子,专门去向谭鑫培请教:“老佛爷说您比我强!”
她指出的问题非常到位,证明她确实懂戏。而且慈禧在后宫组织人做什么呢?修改京剧剧本,就像编教科书一样,详细指导演员的动作和表演细节。
所以,慈禧几乎成了京剧的教官。在她的带动下,清朝群臣都开始重视京剧,包括光绪皇帝也特别懂戏。
光绪皇帝甚至精通伴奏,在台上闭着眼睛听戏时,发现打鼓的黄某人漏掉了一个节奏点。行话称这个为“豆子”,即一个小变奏。
演出结束后,光绪将黄某人叫到台上问:“你在台上丢了什么东西吗?”黄某人回答:“没有丢什么东西呀。”
光绪说:“我怎么觉得你丢了豆子呢?”黄某人吓得跪下:“哎哟万岁爷,谢您不杀之恩哪,我今天心里有事,打丢了。”
慈禧优待艺人
统治者如果懂戏达到这种程度,京剧能不发展吗?为什么慈禧时期京剧水平能大幅提升?
首先,慈禧赏赐丰厚,原来赏赐一二两银子就算多的,到慈禧这里,动辄就是十两、二十两、五十两、六十两。
最高纪录是杨小楼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时,两人两天内获得六百两赏银,这还是有记录的。更别提各种金银细软、珍宝等赏赐,更是数不胜数。
这种赏赐极大地激发了京剧艺人的积极性。同时,慈禧还特别宠爱艺人,要求他们必须唱得好。原来大家都是扯着嗓子喊,现在都开始在唱腔上下功夫。
在这种重赏之下,艺人们纷纷琢磨技艺,艺术水准自然提升。不仅如此,当时的京剧演出还只是简单的唱和翻跟头,没有表演。
这时出现了一位前辈,名叫王瑶卿,也被称为“通天教主”。他是一位男性旦角演员,将人物表演与唱腔结合在一起,虽然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不对。
但慈禧看过后说:“嗯~王老大表演得对!”她还特别强调:“王老大表演得对!”于是大家都开始捧他,所有人都开始琢磨如何将表演、唱腔和动作结合起来。因此,京剧水平突飞猛进。
其次,慈禧对艺人特别宠爱,将他们从“戏子”提升到了“明星”的地位。当时有一个机构叫升平署,康熙年间就有,专门管理戏曲演出。升平署隶属于内务府,艺人在这里还能领取俸禄。
慈禧对艺人的宠爱达到了何种程度?众所周知,她曾赐给谭鑫培黄马褂,这是确有其事的。不仅如此,慈禧对京剧艺人的优待更是超乎想象。
杨小楼因祸得福
有一次,杨小楼在台上翻跟头时,不小心碰倒了台上的檀香木架,摔了下去。这可是惊驾之罪,按理是要砍头的!当时台上所有人都傻了。
杨小楼赶紧跪下:“老佛爷恕罪!”
慈禧问:“怎么了?你吓我一跳!啊?怎么把那架子撞倒了?你身手这么利索!”
杨小楼说:“老佛爷,您不知,我连着唱好几天戏了,我身体有点吃不住了。”
慈禧说:“哎哟,你可把我疼死了!唱戏累成这样,来来来~多赏二十两。”
李七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件事传开后,有的演员就动了歪心思,想效仿杨小楼。这个人叫李七,能唱老生、花脸、老旦,尤其擅长《贩马记》中的李其角色。
他在台上也故意将木架子撞倒,下来后说:“唉呀~老佛爷,我错了!”
慈禧问:“你怎么也把檀香木架子给撞倒了,吓我一跳!”
李七说:“老佛爷,您不知道我两眼都是晨曦,我筋疲力尽,精神恍惚。”
慈禧说:“你拿我当猴耍呢你个小猴崽子?杨小楼这么说,你也这么说。”
李七一看,哎哟,被识破了。慈禧说:“给我打,打二十杆子。”啪啪两杆子没下去。
李七说:“疼~!老佛爷别打了!”
慈禧说:“你不打,你认罚!我认罚!”
慈禧说:“好!罚你两个月俸禄。”
李七说:“您还是打吧!您两个月俸禄给我罚了,我老婆孩子吃什么喝什么呢。”
慈禧一听,唉,也罢,你这人也不怎么地,行啊,也不打了也不罚了,以后好好唱戏吧,把他给放了。可以看出,慈禧对艺人格外开恩。
谭鑫培受宠若惊
再举一个例子,谭鑫培御赐黄马褂。如果能请谭鑫培唱戏,那是莫大的荣耀。亲王肃顺请谭鑫培唱戏时,谭鑫培开玩笑说:“只要有一位大臣给我谢个恩,我就给您唱两出。”
没想到,军机大臣拉桐真的给他磕了个头,这让谭鑫培大吃一惊。这位拉桐相当于宰相,直接对皇帝负责,现在竟然给他下跪,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艺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