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感谢南京这座城市!
最后,感谢南京这座城市!
毕业论文的致谢环节,总是藏着最真挚的情感。从玄武湖的风到鸡鸣寺的樱,从紫金山的月到新街口的光影,南京这座城市,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些即将展翅高飞的毕业生们,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
致谢应该是毕业论文里最温柔的部分吧!这届同学们,白天在毕业典礼花式整活、如脱缰野马,深夜在文字里真情流露、偷偷掉“小珍珠”。
行文至末,学业生涯亦将告终。回望这一路,有太多想要致谢的人事物。致己,致亲,致师,致友,致国,还有很多毕业生,“最后,感谢南京这座城市!”
是写在致谢里的南京啊!
(素材整理自知网、社交平台)
○ 感谢南京这座城市,玄武湖的风,鸡鸣寺的樱,紫金山的月,新街口的光与影,大地异乡者眼中的无穷,此间所有,终将照亮前方的路。
——东南大学 汤同学
○ 感谢中国古典文献学,感谢亲朋师友,感谢梧桐疯长的南京城。
——南京师范大学
“醒山茶ooo”同学
○ 转眼在紫金山脚下已经生活了六年。钟山的梅花开了又谢,童卫路的喧嚣也从未平息。感谢这段六年的生活,感谢南京这座美好的城市,愿它永远饱含风骨,安和如故。
——南京农业大学 郑同学
○ 感谢南京这七年来的包容与照顾,这座城市教会我如何生活、交流、拼搏与休憩,陪伴我度过充满朝气、欢笑、令人动容的七载春秋。
——南京艺术学院 王同学
○ 我用小镇的18年走向了南京,用南京的五年走向了更好的自己。
——南京农业大学
“阿晨阿晨,不能消沉”同学
第一次一个人异地求学,有幸遇到一个城市,被她的文化滋养着,被她的美景治愈着,被她的情怀包容着,本身就是难以割舍的情感羁绊。也只有将生活中最美的一段深深嵌入一个地方才能留下永恒的记忆。仙林大道、弘景大道、将军路、文苑路、钟灵街、四牌楼……从此灵魂总有一处留在这里,从此便有了另一个故乡。
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中,南京排名全国第六。众多学子人生的一个阶段在此结束,下一段旅程亦在此开始。但正如网友所说:“南京很好,可总归有人要离开”。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南京拥有普通高校53所,今年约有30万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奔赴全国各地,进入各行各业。不同的列车,都在开往更好的方向。
都说最后离开宿舍的同学最伤感,被留下的城市和母校何尝没有怅惘。看着热热闹闹的一群人远去,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大人,总想着再送一程、再给予一些。每届学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是定格在毕业照上的旧面庞,而是一粒粒极富生命力的种子,去到哪里,就把南京带到了哪里。
再用力的告别,也终归有遗憾。你们说,“燕子矶的紫霞晕染天际还未曾看过、红山动物园的周边还未曾买过、北京东路的日子还未曾记录过”;你们说,“想再听辅导员上一次班会课,想再吃一次食堂的饭,想再走一遍图书馆回宿舍的林荫路”。
有遗憾,心里就有了答案,有了放不下的“欲说还休”。南京永远是一个无论你走多远都向你敞开怀抱的地方。梦里玄武湖的风不止,直到我们再次相逢。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