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家族传奇
义门陈氏: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家族传奇
导读:义门陈氏,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家族,以其独特的聚族而居生活方式和崇高的孝义家风闻名于世。从唐朝到北宋,这个家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创造了十五代不分家的家族奇迹。然而,这个家族最终在北宋时期被朝廷强制分家,这段历史也成为中国家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注脚。
科举制兴起后,寒门庶族逐渐抬头,在皇权的支持下与士族门第抗衡,一步步瓦解中古社会根基。经历唐宋之变后,符合近世观念的小门小户人家冒头涌现,开始成为社会主流。
人家-家庭敦睦
两宋崇文抑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进一步完备科举制,有意提携大批读书人进入统治层,促使官僚集团构成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文官政治逐渐成熟。
既然共治天下,当然君臣一心,文法严密,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对任何可能危害集权的不稳定因素严防死守。两宋君臣防微杜渐,即使只是潜在苗头,也要曲突徙薪,力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义门陈”奉旨分家,便是这一背景下,朝堂打压民间大家族而树立的典范。
义门陈,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唐朝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进士陈旺调赴江州就任县官,见风景秀美,民风淳朴,适合居住,遂置产建庄于庐山脚下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移家于此,开基立业。陈旺定居后,开始以儒家的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不分,实行聚族合炊,一同劳作,财产共有。
聚族合炊的生活模式,正适合当时当地农业自然经济的发展,很快就使整个家族兴旺起来。安家定居后,陈氏修身有道,重视教育,后人连续五代进士及第,维持家门不坠。家族又以“孝义”二字为家训,世代家风敦睦,皆崇孝悌,以“孝义”治家,以“孝义”传家,家族出现了夫妻“不离不弃”、兄弟妯娌“不争不妨”、邻巷里陌“不吵不闹”,“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和谐景象。
唐朝中和四年(公元885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并敕“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对联一副,对陈家予以表彰。唐朝末年社会动荡,陈氏家族保持门风纯良,全家上下,谦让和睦,勤俭耕读,和谐相处,合德和风,其乐融融,唐昭宗李晔又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六字,以表彰其“义风”昌著。南唐时,陈氏忠义门风已被天下传颂,闻名遐迩,南唐烈祖李昪被其大义德风震撼,赐匾一块,上书“义门”二字,镌刻在陈氏家族门闾之上。至南唐保大后十年间(公元947-957年),陈氏义门老幼合计达到七百余口。
传至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义门人口增至千余。据说宋太宗赵光义仰慕陈家“尚义之道”,亲自前往查看虚实,却惊见“百犬同槽”奇观。陈家有百犬,同在一个食槽吃饭,在一个屋里睡觉,每到饭点,一只没到齐,其它也不会吃。宋太宗命人做了一百个馍放在地上,可其他九十九只狗没有一只去吃,更没有抢食,这时有一只小犬,向送馍人点一下头,随后叼一个馍馍,径直往外走,其余的犬仍站原地不动,也不抢食。好奇的宋太宗等人跟随这只小犬而行,看到此犬将馍送给因脚拐不便,而常眠正宅屋顶的老母犬食用,送馍犬送完馍馍,这才回返原地,向送馍人再次点头后,轻吠了一声,其它众犬这才吃了起来。
一犬不至,百犬不食,赵光义大受震撼:“犬且如此,何况人乎!”赞叹之余,宋太宗多次予以旌表,第一次赐匾“至公无私”,第二次赐字“真良家”,第三次赐字“义居人”,又赐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作为教化各地的忠孝典范。
义门陈氏经数百年发展与扩建,繁华的街坊市井、茶楼酒肆和各种公益设施自成体系,在家长最高领导下,内部分工具体,各司其事。至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义门陈人口增至三千九百七十八口,人口达到顶峰,创造了十五代不分家,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家无私财、族产共有、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共处”的家族奇迹。
此时,义门陈庄田三百余处,遍布江州,甚至超越省界。庄田不仅能够满足家族生活之需,还单列“学田二十顷”作为教育经费,创办了“东佳书院”、“东佳书屋”两级学校,以供给制形式令适龄子弟入学普受教育。子弟人才辈出,举人403位,进士及第58位,京官29位,宰相3位,状元2位。
家族振兴,美名远扬的同时,义门陈也引来了朝堂忧虑警惕。家大业大,皇帝也怕,公元1062年,文彦博、包拯、范师道,吕诲、谢景初等文官联名上疏,论义门陈氏朝野太盛,义风挺然,恐有骄矜之气,宋仁宗为防患于未然,美其名曰“义门陈孝义传家,分析各地教化天下”,由官方出面组织监管陈氏分家。
仁宗皇帝又亲自赐诗:“江州久著义门庄,庄上分庄世派长。蒂固根深谁与并,珠辉玉廊孰同行?谩夸诗礼追邹鲁,须信簪缨赛谢王。子孙各知遵义范,永于舜德有重光。”按御赐的“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12字为世派,义门陈氏析为大小291庄,依派拈阄分迁到全国一百多个县。此举一箭双雕:一是抑制义门陈氏过于集中,朝野太盛的现象,消除对王朝的潜在威胁;二是把义门陈氏作为封建家庭的样板,教化民众以维护封建统治。分析出去的陈氏,门首都挂有“义门世家”匾额,作为统治者标榜的“齐家”典范。
大家族化为小家庭,大学之道修齐治平中的“齐家”与古时真义渐行渐远渐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