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给孩子喝中药,应该学会这些事
在家给孩子喝中药,应该学会这些事
儿童服用中药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服药次数、服药时间、煎药方法和喂服方法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生病的孩子。
中药可以治疗很多儿童疾病,但相比于成人,儿童中药的使用有不少“讲究”,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轻重、机体的特点、年龄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方法并注意调整用药中的细节。而且,由于小儿脾胃薄弱易于损伤,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峻下的药物应当慎用。
用药剂量、方法
儿童中药的用量与成人有别,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年龄、体重等情况进行换算,具体用量以医生的医嘱为准。
儿童汤剂药汁不宜太多。对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来说,可灌入奶瓶让新生儿吸吮,或用滴管喂服。对哺乳儿可在哺乳前利用其饥饿感将药装入奶瓶中,令其吸吮一部分,其余可在两次哺乳之间喂服。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在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需要注意的是,滋腻补益药、驱虫药、泻下药要空腹服药。
服药次数
一般情况下儿童一剂汤药就是一天的量,分2次服;新生儿及婴幼儿的中药一般只取头剂,一剂汤药可在一日内分6-8次,少量多次服用。注意,应用发汗、泻下的药物时有出汗或者下泄就可以停药,适可而止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服药时间
儿童服要的时间多安排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急病则不拘于此,但要注意不可与进餐时间相隔太短,以免影响食欲。
小儿中药煎法
1.常规煎药量:
新生儿吃的汤剂,一日量只需煎到50ml左右;婴儿(一岁以内)为60-100ml;幼儿及幼童(16岁)为100-150ml;学龄前儿童(712岁)则应煎到200-250ml。
针对脾胃虚的小儿,若患病后需要服用中药汤剂,煎的药量可浓缩一些,较常规煎药数量减少1/3左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2.具体煎药方法:
煎药前,先清水清洗一下药物,洗去泥土或杂质,再用清水浸泡30分钟到1个小时。煎药时,先用大火煮开,再改成小火,煎煮时间根据药物的不同而异。一般,治疗感冒的中药煮1015分钟;调补的中药应煮3040分钟;其他性质的中药,如健脾、化湿、理气、活血、止咳、祛痰等处方,可掌握在20~30分钟。
小儿中药喂服方法
新病、急病要多煎一些药量,分多次服;慢性病调理药一日两次服。不管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小儿一日服中药汤剂的次数不得少于2次。
小儿服中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给婴幼儿喂药,更需耐心,可以先喂几口药,没有吐药的隔一段时间再喂几口。喂药时可将患儿抱起,用半卧位,喂药动作要轻柔,不要强行喂服,防止口腔粘膜或齿龈受损出血。不要捏鼻灌药,以防药液呛入气管或引起窒息。喂药后将患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
俗话说“良药苦口”,一些中药口味酸苦,孩子服药时比较容易抗拒。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煎药时可以用甘草水作引,或酌情加入冰糖或白砂糖矫正苦味,一定程度上改善中药的口味,让孩子容易接受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