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生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生姜是一种保健食材,也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近年来,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经济作物进行种植。那么,生姜该如何种植和管理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生姜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地块选择、姜块处理、种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关键要点。
1. 选择地块
生姜喜阴、怕强光,因此种植时应选择北向背阴的山丘地带。土壤要求松软肥沃、排水良好,忌黄土、红土和黏质土。选好地块后,需要将其深翻30厘米,为生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 姜块选择与处理
种植生姜时,应选择生长旺盛、色泽良好且无病害虫害的健康姜块。将挑选好的姜种切割成大小均匀的块状,并在消毒溶液中浸泡5-10分钟,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 种植方法
种植时,先在土壤中挖沟,然后依次将处理好的姜种放入,每块保持20-40厘米的距离,并覆盖一层泥土。种植后,需要给生姜浇灌一次稀释后的有机肥液,以补充养分。
4. 田间管理
4.1 中耕除草
姜田杂草可以结合中耕和培土管理一并开展,也可采用人工方式单独拔除或铲除。中耕可以为大姜生长发育营造疏松通透的土壤环境,避免表层土壤板结,调节土壤含水量和地温,抑制徒长,促进水肥相容。
在大姜芽前,可以通过喷施除草剂的方式控草抑草。在大姜茎叶生长期,可以使用10%的精喹灵乳油50毫升兑水35公斤均匀喷施,抑制禾本科杂草的滋生和繁殖。使用除草剂时,避免直接喷施到大姜叶面或茎秆上,以防发生药害。
4.2 追肥管理
生姜生长阶段需要遵循前期少追肥轻追肥、中后期多追肥追重肥的原则,按需追肥3至4次。在大姜出齐苗后,如果大姜幼苗长势良好,可以不用追肥;如果苗情较差,可以使用充分发酵过的10倍粪尿浇施一次。
等到了生姜旺盛生长期,可以根据基础肥力和大姜生长状况,结合中耕除草与培土管理,分两次追施重肥;追肥类型以中氮高钾中磷复合肥为宜,追肥数量每亩每次不超过80公斤为宜。也可每亩使用50公斤硫酸钾搭配15公斤尿素加25公斤的磷酸二铵分次施入。
当大姜分枝达到7个以上时,或者在大姜采收前一个月,可以按需再追施一次壮姜肥,此次追肥以高钾低氮为主,亩施入量25公斤左右;也可使用磷酸二氢钾和其它叶面肥的方式,以及追施高钾水溶肥的办法,帮助大姜提质增产。
4.3 供水管理
在生姜苗期,不宜多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有利于生姜早发根多发根,有利于提升地温,有利于为大姜幼苗营造出温度较高的生长环境。在生姜旺盛生长期,由于此期生姜分枝较多,且大姜地下块根进入快速生长和充分膨大阶段,大姜对水分需求量加大;此期土壤湿度掌控在80%左右,并保持持续稳定,对促进大姜茎叶茁壮生长和地下块茎充分膨大非常有帮助;此期给大姜供水,可以浇透水,但以田间不积水为宜。
还需注意,避免在中午时间段给大姜浇水,可以在早晚与水温温差不大的时候,给大姜供水;此外,大姜旺盛生长期,正处于高温雨季,大雨暴雨,持续阴雨时有发生;如果姜田存在积水,也应及时排出,避免发生沤根烂姜现象;等到了大姜采收前期,需要控制浇水量,促进养分回流,帮助大姜积累干物质和增重,并促成大姜在保持较高品质的前提下提升耐储能力。
4.4 培土管理
培土是大姜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田间管理工作。大姜根系生长以及块茎充分膨大,需要一个黑暗密闭而又疏松潮湿的根际环境。但大姜根系入土较浅,有时候在块根膨大时,会撑开浅薄的土壤,形成土壤缝隙,光线会随着土壤缝隙照到大姜块根上;而姜块生长发育阶段,是不能见光的;一旦大姜块根见到光照,块根不仅会停止生长,而且见光的块根还会发绿;发绿的姜块会降低商品价值,还会影响食用体验。
而且,大姜喜疏松通透土壤;但在给大姜浇水时,每一次浇水都会导致土壤发生沉淀现象;长此以往,种植大姜的土壤会形成板结土质;大姜的块根只适宜在12厘米以上的土层中生长发育与充分膨大,在通透性较差的土壤中,大姜的辈姜会向地表延伸;时间长了,就有露出土壤的可能;为了给姜块生长发育和膨大提供一个黑暗密闭的根际环境,为了提升大姜产量和品质,通过适时培土的办法,可以为大姜创造出黑暗密闭的根际环境,可以预防块茎膨大撑开土壤,可以避免姜块在膨大时露出土壤;因此,给大姜适时开展培土管理,对大姜高产优收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一般情况下,露地生长的大姜在生育周期内需要开展三次培土管理工作;第一次培土在四至五个分枝时开展,姜农习惯将这次培土称为“小培土”;此次培土不宜过早进行,过早培土会影响大姜幼苗发棵;这次培土也不宜偎培太厚,以3至5厘米厚度为宜;只需将垄沟两侧的垄土沿着垄边取下,然后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即可;第二次培土与第一次培土相隔15天至20天左右,培土内容和培土要求与第一次培土基本相同。此次培土姜农依然称为“小培土”;第三次培土,一般在第二次培土后的半个月左右进行,理论季节在九月中上旬左右,姜农习惯将这次培土称为“大培土”;这次培土,可以将原垄土全部偎培到种植沟内,让大姜生长的垄沟变成垄体,让原来的垄体变成垄沟,培土厚度约为6至8厘米;每一次培土都可结合中耕除草、增施追肥一并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培土都不要立即浇水;等过上3天左右,再开展供水管理;否则,会引发根部病害。
4.5 庇荫管理
生姜是一种半耐阴的植物,它不喜强烈光照,在阴凉环境中、中等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特别是大姜苗期,如若遇到强烈光照,常会导致大姜出现植株矮小、生长不旺、叶黄茎瘦、叶绿素减少等问题;但是,露地生长的大姜,苗期一般处于炎热的夏季;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阳光直射会抑制大姜幼苗的生长能力;而给大姜幼苗采取一些遮阳庇荫措施,可以降低光照强度,可以避免强烈光照对大姜生长的抑制作用。
从外,给大姜采取遮阳庇荫管理,还可改善姜田小气候,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可以减轻夏季干热风对姜苗的影响程度;而且,给大姜采取遮阳措施,还可促进主茎长高,可以促使块根多发分枝,对促进大姜幼苗健壮生长意义重大;所以,给大姜开展遮阳庇荫管理,也是大姜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从大姜出齐苗之后,或者当地气温持续超过25度,就需要考虑为大姜幼苗采取遮阳庇荫管理了;直到八月下旬或者九月上旬,或者当地气温回落至25度左右,白天气温变得比较凉爽时撤除遮阳设施;因为九月前后,秋高气爽,光照减弱,大姜进入旺盛生长期,大姜需要自然光照进行光合转化,用来促质增产;而此阶段大姜植株枝繁叶茂,植株群体迅速扩张,叶片重叠交织;如果不及时撤除遮阳设施,会降低姜田光照条件,会降低叶片光合利用率和转化率,会给大姜提质增产带来不利影响。
在大姜生产过程中,姜农为大姜幼苗采取的遮阳庇荫措施与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有遮阳网庇荫法,搭制姜棚遮阳法,间作高杆作物庇荫法,插姜草庇荫法,以及地面覆草庇荫法;各地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栽培习惯,因地适宜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大姜遮阳庇荫法,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为大姜幼苗做好遮阳庇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