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AMC的改革方向里,能看到什么?
从四大AMC的改革方向里,能看到什么?
投资不可以不看宏观,宏观政策非常的重要。
四大AMC的由来
四大 AMC(中国华融、中国长城资产 [并非当前大涨的$中国长城(SZ000066)$]、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成立于 1999 年。其成立的背景主要有以下方面:
银行体系不良资产问题严重: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国有企业改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据统计,当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不良资产规模庞大,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良资产的大量积累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不良资产,可能会引发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迫切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处理这些不良资产。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成立四大 AMC,可以将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进行集中处理和盘活,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
借鉴国际经验: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方面有过成功的经验,例如美国的重组信托公司(RTC)等。中国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和做法,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不良资产,以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效果。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向四大 AMC 提供了 100 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 5700 亿元的再贷款,四大 AMC 又发行了 8200 亿的金融债,以支持它们开展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工作。四大 AMC 成立后,承担起了 “化解金融风险、提升资产价值、服务经济发展” 的重要使命。在完成政策性处置任务后,四大 AMC 积极推进商业化转型,逐渐发展成为以投资银行为主的综合金融集团。
四大AMC以后是什么?简单点说,四大AMC以后就是投行,或者是投行旗下的专注于特定业务或资产收购的业务单元。
国家在大力提倡什么?建设金融强国,简单点说,就是打造高盛、摩根那样的大财团,不光要在国内持股,还要去国外代表国家去进行金融扩张,吸收全球客户的资金来管理和投资。
现在到了什么阶段?
2021年末,原中国华融对外宣布完成420亿元引战增资工作,中信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约23.46%。后中信集团又受让了华融资产24.07亿股内资股,持股比例上升至26.46%,位列第一大股东。今年1月26日,更名后的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正式挂牌。
其它三大AMC呢?早在2019年就开始研究,去年开始财政部开始将股权谋划划转至中投公司,中投公司已经委派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三家AMC进行了尽调,尽调工作最先从中国长城开始,在9月又陆续驻场了中国东方和中国信达。目前已基本完成对三家AMC的驻场工作尽调,摸底调查结束。
最快在今年年底或许就有更大的收编结果宣布。
今年8月30日,中信金融资产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32亿元,同比增长210.7%。另外三家AMC在收编后,会很快得到中投公司的注资撒钱,壮大资本(第一家华融已经得到420亿,来自中信)。
来看看他们的财务数据:
- 中国信达:2023 年营业总收入 761.68 亿元,净利润 58.21 亿元。
- 中国长城: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248.4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5.51 亿元。
- 中国东方:2023年净利润24.01亿元。数据来自官网信息披露,见下图
当前变化
其它三大AMC的方向,未来可能合三为一,并入中投旗下,地位和中央汇金平级。中投公司当前下设三个子公司,分别是中投国际、中投海外、中央汇金。未来可能出现第四大子公司:中投(金融)资产管理。
中投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组建宗旨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以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股权划转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关于深化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中投公司在今年9月开始派驻律所和会计所进驻三大AMC摸底尽调,此次尽调也是推动落实金融改革任务落地。对AMC改革势在必行,理顺股权关系后将有利于AMC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AMC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要把管人与管事、管考核三者结合在一起,防止‘两张皮’,同也防止过去监管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监管边际不清,监管不长牙齿。
在被尽调的AMC人士看来,改革方向或将为AMC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整体安排来看,即将接收股权的单位已经持股了十几家金融机构,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模式。从技术层面来看,此前要向财政部汇报工作,财政部一方面是股东,另一方面也是监管。改革后AMC的管理逻辑和机制或许会更加方便。
上海电气持股多少中国东方
按中国东方官网披露的信息,上海电气持股2.02%,位列第5大股东。
根据中国东方2023年数据,预计中国东方2025年利润在45-50亿元,上海电气的收益按占股比来说大概为1亿元,还能在剩下的三大AMC公司整合的时代背景下,当年的投资收益得到进一步放大。
根据上海发那科的经营数据,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12亿元,上海电气的投资收益为6亿元。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资产收购。斥资30亿买来的发那科股份,将扩大自己的优质资产,每年获得6亿的净利润收益,还能在机器人行业扩大自己的团队和实力。
我们看看上海电气的财务数据:
预计2024年上海电气净利润为10-12亿,2025年合并各项收入和投资收益,预计净利润可能会超过20-25亿元。本年度2024年可能会再次分红。
上海电气的业务
上海电气是重装备领域的国之重器,涉及风电、核电、氢能源,燃气轮机(052D等军舰的动力),智慧城市交通,核聚变(未来的能源),工业机器人产品,电梯制造(合资)等众多领域。
上海电气还是上海微电子的最大股东,是发起人单位。基于敏感的国际科技和经济斗争环境,上海微电子不一定独立上市,但是可能会整合到上海电气旗下。大树底下好乘凉,永远都不过时。
上海电气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极把握国家能源政策机遇,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打造上海电气核心竞争优势。
在核电领域,我们的核电业务继续保持综合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报告期内,我们中标中核集团高温气冷堆6台蒸发器、4台压力容器、6台金属堆芯支撑三项主设备,首次实现在高温堆蒸发器订单的突破,具备为高温气冷堆提供全套机械类核岛主设备的供货能力;中标海阳一体化供热堆全套核岛主设备,成为国内首家具备一体化供热堆成套供货业绩的设备制造商。报告期内,我们参建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试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商用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核聚变领域,我们中标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设计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的TF线圈盒首批采购项目和新奥集团“玄龙50”项目关键主设备项目,具备为磁约束核聚变主机系统提供全套核心设备的供货能力。我们中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重载超重力离心机主机系统和高速超重力离心机转动系统两个项目,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装置的空白。
在高效清洁能源领域,围绕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主题,我们凭借在火电领域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发力煤电“三改联动”市场,不断刷新煤电机组全球最低煤耗纪录,激活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新活力。
四大AMC的改革仍在进行中
当前正在大涨的$中国长城(SZ000066)$并不是四大AMC之一的中国长城资产,不过恰巧名字一样而已,11月1日涨停。而正宗的位列中国东方第5大股东的$上海电气(SH601727)$却在2024年11月开门里吃到了跌停。
2024 年 8 月 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 5 个核电项目,共计 11 台核电机组,上海电气承担了非常核心的设备建造任务。未来的业绩数据会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