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和教师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事业编制和教师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在当前的教师编制体系中,主要存在两类编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其他学校的事业编制。其中,中小学教师使用的"教育专项编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两种编制的区别。
在当下的教师编制体系里,主要存在着两个大的类别,其一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其二则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外,其他学校所采用的教师编制。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以及各类大中专院校所运用的编制,皆属于常见的事业编制,与其他专业技术类的事业编制岗位不存在任何差异,故而管理模式也是相同的。
在编制的运用当中,编制管理部门为中小学教师(涵盖高中)划定了一类特别的编制:教育专项编制。从严谨的角度来讲,此编制归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的范畴,然而,唯有中小学教师能够使用这一编制,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无法使用教育专项编制。而如今,教育专项编制还把幼儿园教师涵盖了进来,这意味着从幼儿园起始,长达 15 年教育阶段的教师,都能够运用“教育专项编制”。
与事业编制相同,教育专项编制由当地的编制部门实施管理与监督,同时由财政部门统一予以供给。此外,教育专项编制和事业编制存在着三个显著的差异点:
1、教育专项编制具备“灵活性”
之所以称其具有“灵活性”,是因为教育专项编制是唯一能够随时进行增减的编制。通常情况下,教育专项编制会依据“师生比”的标准来进行核算,当下小学、初中、高中的师生比分别为 1:19、1:13.5、1:12.5,并且还能够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适度的增减变动。学生数量增多,编制就随之增多;学生数量减少,编制就相应减少。
2、教育专项编制由编制部门和教育部门协同管理
不论是事业编制还是行政编制,均由机构编制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机关单位仅仅拥有使用权,并不具备管理权。而且用人单位既没有任免权,也不能超编录用,更不允许出现混编混岗的现象。教育专项编制的使用流程是:由机构编制部门按照标准核定之后,再移交给教育部门,接着由教育局依照当地各个学校的人员使用状况进行合理分配。在整个过程中,教育部门是教育专项编制的管理部门,而机构编制部门主要发挥监督的作用。
3、教育专项编制的保障性更强
不论是确保教师的薪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还是对拖欠教师工资的地区予以严厉惩处,这些举措都充分表明教育专项编制的保障作用在持续增强,这也是教师编制和事业编制差别最为显著的地方。